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55集-知識論分論(14):意識的等級(一)

列印 列印

從意識的等級不同來看,知識論中的「認識」一定是「完全意識的認識」,有著清楚的主客的對立。動物對世界也有某種層次的認識,像是小狗認得主人、會抓小昆蟲,但牠只有感覺的能力,沒有理性的能力。為什麼說這樣的認識主客不分呢?確切來說,感覺層次的認識中,我們是從客體對主體(我自己)有著如何的利害關係來看,而不是客體確實如何,因此會主客不分。

第254集-知識論分論(13):對自我的意識

列印 列印

自我意識的認識,稱為反省的認識。先有著對外在東西的認識,也就是所謂直接的認識,再回到自己身上,對自己認識的活動有一番了解,就是反省的認識。反省一般會直接令我們想到「吾日三省吾身」這種反省,可是在知識論中提到的反省,指的是對外在的認識回到自己身上。這種認識,又稱為自發的認識。

第249集-知識論分論(8):懷疑主義(一)

列印 列印

哲學有所謂的懷疑主義,即否認人有獲得知識的可能,因此這些哲學家的立場是否認知識的有效性。知識的有效性定義在我們能夠做一個肯定的命題,並能說出理由,而且這個肯定和事實相符合。因此,懷疑主義嚴格說來不應該有理論,因為他們存在本身就否決理論。

第253集-知識論分論(12):主體的意識活動

列印 列印

人類的意識有三個對象:外在的客體、我自己(做為認識的主體)、我的認識活動。除了能夠清楚知道我意識到外物,也同時可以意識到,這個主體是我在意識,其中有我的存在。

第248集-知識論分論(7):與人相關的科學

列印 列印

在知識論中,當我們要談知識的有效性,也要注意這個世界有各種不同的科學,如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人文科學中包含哲學和神學。因此一個好的知識論是絕不封閉在有形的世界中的,而無形的神也許比有形的世界更真實。因此我們要試著去接受這個世界之外仍有一位超越一切的神,這就是開放的宇宙觀。

第252集-知識論分論(11):意識與意象

列印 列印

事實(fact)在哲學中的術語稱之為實在(reality),事實在哲學中的另一個術語又稱為客體或對象(object),我們的知識就是有關於客觀的實在或對象、事實,當我們在認識一項事物的時候,我們本身稱之為主體,而被認識的事物稱之為客體,所以在認識的時候,有主體和客體之間兩方面的關係。

第247集-知識論分論(6):知識的有效性

列印 列印

柏拉圖倡導「知識的絕對有效性」。到了中世紀的亞里斯多德,他們把這個問題轉成實在論的看法:知識來自理性的活動,再加上與外在事物的接觸,並且要和客觀事實相符合。這就發展出了實在論:知識應該是要和客觀事實相符合的。這個立場也是我在和各位介紹知識論的立場。

第251集-知識論分論(10):知識的絕對有效性

列印 列印

所謂知識的絕對有效性是指,知識本身不需要外在條件。所謂絕對,就是不相對於什麼,也就是這是對立的兩個名詞,相對就不是絕對,反之,絕對就不是相對的。知識的有效性若是相對的,會產生因人而異、因時間而改變的現象,這就和我們強調的,人的知識是客觀有效相違背了。那麼什麼是衡量知識的標準呢?

第246集-知識論分論(5):真與真理

列印 列印

知道的東西必相信它是真的,否則沒有知道的意義。所以為了瞭解知道這個詞,要先徹底了解「真」。和「真」有關的是「真理」,「真理」是哲學中非常重要的詞。

第250集-知識論分論(9):懷疑主義(二)

列印 列印

懷疑主義的來源是,人們對知識抱持著天真的確切性。自己想當然爾的天真想法、自以為是的看法,這樣的想法當然是經不起檢驗的,因此就會有人對知識的客觀有質疑,從而有了懷疑主義。

第245集-知識論分論(4):認識和知識

列印 列印

認識是憑感官進行的,一塊石頭就沒有認識可言。認識是人具備的特殊功能,儘管有些動物也有基本的認識能力,但人的認識活動更複雜一些。除了感覺,還有理智思考的過程。
知識的意義也是經常不同的,如物理學是一門知識,手工藝也可以是知識。透過認識的活動所獲得的就叫知識,認識和其對像、內容、結果都有密切的關係,如看、聽、摸,或者思想判斷理解,透過不同的認識活動,人所獲得的知識就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