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59集-「往前走的力量」:接受生命的完整(完結篇)

列印 列印

人生難免遇到陰暗,如果不去面對,就是被心中的恐懼打敗。印安第外公告訴年輕的孫子,他去過的地方或許不如年輕人多,學過的知識或許不如年輕人多,但人生的旅程是最偉大的教室,外公向內探索、向外學習,他說,生命有美好的,必有不美好的,必須接受生命的完整,並持續去了解下一步。

賴良珠,台灣方智出版社主編。

第58集-「擁有自信就是美」:經營美麗

列印 列印

父母給我們的容貌只佔百分之五十,剩下的百分之五十要自己來妝點,其中信心又佔了百分之四十五,所以信心是美的根源。一個男人看起來意氣風發,多半是他在工作或某一方面得到了別人的肯定,煥發出信心。非常快樂、開朗的小孩很吸引人,他的父母一定很疼愛他,給了他信心。

楊小雲,作家,創作多元,包括小說、抒情散文、兒童文學等。創作量驚人,出版作品多達五十幾本。

第53集-「與未來有約」:改變思維模式

列印 列印

思維模式決定了我們的一切,在科學界、文化界或社會面,我們發現,思維模式如果不轉變,明天的行為就是今天的行為,今天的行為就是昨天的行為,始終由同一個思維模式所支配,因此,要下定決心,徹底改變自己,就牽涉到思維模式的移轉。

林志榮,任職於Right Management,為「與未來有約」中譯本寫序。

第57集-「去過天堂九十分鐘」:神仍然在看顧

列印 列印

發生某件事時,我們問:「為什麼是我?」人的腦子很有限,真的無法知道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以及這件事為何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特別的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態度。作者確實經歷了憤憤不平的階段,但是他秉持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他不放棄,他相信神仍然聽他的禱告,神仍然在看顧著他,他心底仍有希望,儘管環境如此負面。

第52集-「幽暗森林」:三種靈魂

列印 列印

作者從童話出發,挑戰新的創作方向,細膩地勾劃躁鬱症患者內心的感受。躁鬱症患者一般稱為具有三種靈魂的人,當他發作,無異於進入迷霧森林,而等到他脫離幻境之後,會講出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話,或者是駭人聽聞的故事,

蔡澤松,台灣「天培出版」發行人。

第56集-「教出耀眼的孩子」:老幼皆宜

列印 列印

十歲之前的孩子,能撒嬌就盡量讓他撒嬌,這個年紀的孩子對什麼都還不了解,心裡沒有安全感,讓他哭,讓他撒嬌,安慰他,他的安全感就愈來愈強,個性就愈來愈穩定。等過了十歲之前,再用比較成年人的方式來跟他溝通。
聽小孩子說話一點都不難,只要用力地點頭,他就會繼續往下講。聽孩子講話,最忌諱毫無反應,時間久了他就不想跟你講話了。認真聽孩子說話,就是在告訴他;「你很重要喔。」

第51集-「追蹤哥白尼」:像福爾摩斯一般

列印 列印

在今天,哥白尼的貢獻人盡皆知,作者還原了當初哥白尼的理論是如何艱難、緩慢地流傳開來。作者是天文學家,曾經有人說:「柯普勒的貢獻很大,哥白尼的書沒人看。」這句話在他心裡埋藏三十年,他不服氣,一有機會就留心哥白尼的原著,這本書等於是澄清三十年來的疑惑。

吳家恆,台灣「遠流出版」編輯。

第55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不怕失去不怕挑戰

列印 列印

這本書是不是就像人生的一段旅程?我們是不是像那個水晶商人,三十年待在同一個地方,不敢踏出去一步,慢慢地老去?還是我們要像牧羊少年一樣,為了追尋理想,勇於踏上征途?離開安逸,踏出新的一步,是充滿恐懼的,但即使自己不想變,週圍的環境仍然會變。

徐行。

第50集-「織女力蒂」:戰勝自己的內在

列印 列印

紡織廠的環境很惡劣,力蒂仍每天抄下一段「孤雛淚」的內容,貼在織布機上,一有空檔就讀,她藉此學習閱讀,慢慢的,她的文法和用字都進步了。她明白了,原來受教育、有知識是很重要的事。

張蓮娣,台灣「宇宙光出版」主編。

第54集-「3499個愛」:小詩人的生命詩篇

列印 列印

自從那年的春天,腳長了腫瘤,
我們就天天去種樹──
在醫院種下健康的樹,
在教堂種下愛心的樹,
在學校種下希望的樹;
有一天,
我們把自己也種成一棵樹,
一代一代種下去……,
種成一座座健康的森林,
種成一座座愛心的森林,
種成一座座希望的森林。

周進華,台灣「周大觀基金會」創辦人,抗癌小詩人周大觀的父親。

第49集-「你吃對維他命了嗎?」:不同年齡的保健

列印 列印

三十到三十九歲的人,仍然充滿青春活力,但不可避免地會有些改變,譬如,皮膚流失膠原蛋白、臉部出現皺紋、皮膚下的脂肪細胞變大、婦女每生一胎就多幾公斤肥肉,這時要注意新陳代謝。四十歲的人內分泌系統失調,會產生經前症候群,四十到四十九歲的人要更注意保護身體,如甲狀腺、胰島腺、消化系統等。

魏文信,台灣「健行文化出版」行銷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