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88集-知識論分論(47):普遍詞的性質(三)

列印 列印

當有一個普遍詞時,重點不在於我對普遍詞的內涵的擁有、指涉特殊的對象。由此,我們可以進入唯名論者的主張。在哲學史上,溫和實在論對唯名論的批評是最多的,他們認為唯名論的思想會導向主觀主義與理性主義,並覺得實在論的立場才能保證普遍詞的價值。

第287集-知識論分論(46):普遍詞的性質(二)

列印 列印

對於普遍詞,大家的爭執在於,有沒有所謂客觀實在的基礎。這很重要,但我們如何解釋,也變得棘手。或是說,假如它有著客觀事實,我們如何解釋?極端的實在論強調,假如有所謂的普遍詞的話,那東西不只有著個別的存在,也有著普遍的存在;例如,張三、李四、王五都是個別的人,但他們也都是所謂的「人」,一定有這麼一個所謂普遍的「人」存在某個地方。但以我們的經驗所及,我們的確沒有見識過如此一個所謂普遍的「人」。

第282集-知識論分論(41):認識依靠及超越感官知覺(一)

列印 列印

人的認識如何從感官知覺開始,而認識為什麼又要超越感官知覺才能達到客觀的認識──要達到客觀的認識,需要感官與理性的合作。例如上次談到的例子:把一根筷子放在水裡,視覺上看起來被折了,但是理性則告訴我們筷子是直的。感覺與理性在人身上形成完整的認識能力。雖然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但為共同作用的:感覺的能力是具體、個別而主觀,理性的能力則是抽象、客觀、概念化。

第286集-知識論分論(45):普遍詞的性質(一)

列印 列印

普遍詞、概念,究竟與現實有沒有關係,是否具有客觀實在的價值、認識的價值。「這裡有一張桌子」、「這裡有一個人」,這樣的命題清楚而實在,指出兩個事實;它們就是上次提到的事實的命題,並且與現實相符,因此為真,也就是有客觀實在的價值。

第281集-知識論分論(40):感官知覺的結構關係

列印 列印

我們知覺時,都以某種方式,將我們所知覺到的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建構為一個有生命的人的整體。這種整體性,保持我作為一個在世的存在的整體性。從抽象的方式來看我們的知覺的話,它還未形成最終的開放,因為感官知覺的經驗都是在主體內。

第285集-知識論分論(44):認識依靠及超越感官知覺(四)

列印 列印

認識不能歸源於感官知覺,但有時對於感覺經驗的依靠又是很真實的。所有人的經驗都來自感覺、知覺。所以就要看看認識與感官經驗的關係。我們感覺外在經驗時,有感官經驗與理性認識。這兩者都分別是在某種結構中,而我們是透過這兩個結構,以及它們的互動去經驗與認識。透過感官或理性進行認識時,認識本身都是一種活動,重要的不是我們在這樣的活動中擁有什麼內涵。

第280集-知識論分論(39):人的知識的動態過程(四)

列印 列印

我的過去與未來都以某種方式連著我的現在。而我具體的過去以某種方式,限定現在的我在時間中知覺事物的方式,並且可以預見未來。這是說像之前提到的,我想要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我,都是我在時間中的所作所為而成──我曾經有的經驗,限定著我將會有的經驗。

第284集-知識論分論(43):認識依靠及超越感官知覺(三)

列印 列印

人的認識的有效性,是從它已經是客觀化、已經是認識活動中理性的認識而言。如此一來,認識的有效性,便不依靠感官知覺。感專知覺都是在主觀層次,還沒有達到客觀層次。我們也可以從命題的真假來談,認識不能由感官知覺解釋。

第279集-知識論分論(38):人的知識的動態過程(三)

列印 列印

知識不論以主觀或客觀的方式來看,都以某種方式限定著一個人最終的認識,而且共同建立著一個結構整體。這樣說起來,認識便是不斷地累積、形成一個更大的能力。無論是知覺或思想,當它們重複著時,便形成一種能力、

第278集-知識論分論(37):人的知識的動態過程(二)

列印 列印

在認識的活動上,人會有所轉變。人不是都在認識同樣的東西,現在有的印象、經驗,與先前和未來都有可能不同;人也不會一直以同樣的方式在進行認識。當然,過去、現在和未來所能讓一個人認識的東西也都有所不同。在時間中,所有透過認識、學習而得的真實經驗、印象,都改變著一個人──不妨想想過去所經驗過、學習過的,現在是否仍影響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