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32集-基督徒的政治參與(一):適時發聲

列印 列印

主持人:張文文(見證月刊出版組召集人)
列席:趙榮珠(台灣牧靈研習中心主任、月證月刊主編)

今日台灣的政治文化,充滿了口水、抹黑、放話…政黨之間爭鬥不休,相互攻訐。對藍綠惡鬥不滿,號稱「第三勢力」的團體相繼成立,他們自許要超越黨派,對朝野提出諍言,並表達人民心聲。這些團體出現,真的能為台灣政壇帶來新氣象嗎?身為基督徒可以有什麼選擇?

陳聰銘: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對政治與宗教的關係十分敏感,傳統上一直認為宗教不應干預政治。但我則認為身方基督信徒有責任將福音的真理讓更多的人認識,因此對社會應更關心,更積極參與。如德國的基督教就有自己的政黨聯盟。

彭龍英:
我認為基督信徒不應消極悲觀,我們對這個社會還是要適時發出聲音。我很欣賞香港教會的陳日君樞機,他帶頭表達基督信徒對香港這塊土地的認同與關懷,敢於向政府提出挑戰與建言。

馬國勳:
我建議,不必急著非以教會整體的立場發聲不可,可以先從基督信徒自己的言行做起,基督徒的精神不應只表現在參與彌撒或教堂的工作裡面,可以更積極地擴展到全社會,試著把福音精神、天主的誡命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

馬國勳,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畢業; 陳聰銘,利氏學社祕書長; 彭龍英,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楊應望神父,聖言會會士、台灣新店聖三堂主任司鐸、本站「漫遊英語聖境」節目主持人。

第31集-化愛心為行動(二):謙卑的僕人

列印 列印

嚴任吉神父:
談到志工文化,我認為當地每天規律的時間表是一個特點,這代表紀律。每天早上以祈禱開始,祈禱文是那麼美,求天主「讓我有愛心,去掉負面想法,讓我動機單純,請祝福我的手,讓我的手可以治療別人的傷痛」,每個機構的志工都要一起祈禱。他們歡迎國際志工,這種志工文化是開放的,修女提供服務的平台,但不限制你做什麼,可以自在地做事,志工很需要這種自在,一方面有紀律和流程,一方面有自在的感覺,人的自由就可發揮出來。

楊瑞玲:
無論名稱是社工、志工、僕人或助人專業人員,我想「僕人」的謙卑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這些身為助人專業的人員,有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是什麼?我最高的督導曾經教過我什麼?有沒有持續激發自己投身的承諾?

嚴任吉神父,耶穌會士,台灣輔仁大學耶穌會使命室主任,本站「阿吉映畫館」節目主持人。 楊瑞玲,台灣「天主教福利會」總督導。

第26集-走出家暴陰影(三):碰觸內在的神性

列印 列印

杜瑛秋:
研究發現,許多施暴者在第一次施暴時,抱有試探性的態度,若對方沒有激烈反應,便會食髓知味,變本加厲,演變成習慣性的行為,並以避重就輕的藉口,掩飾或逃避施暴的事實。我呼籲大家,防治家庭暴力應從自身做起,幫助孩子從小釐清觀念,而非僅止於紙上談兵。

鄒逸蘭修女:
在教會中的困難是,我們自己常常有一套標準的東西,要去教導別人。我們需要放下自己的標準,進入別人的生命脈絡中,與他一同前行,這樣的改變需要花一番功夫。可惜,當有人可以這樣做的時候,也被指責沒有講「標準」道理。教會自身有許多內在的矛盾,靈修本來是幫助我們更深地碰觸我們內在的神性,但我們卻如此地強調教會的規矩、教條、道理,有時,這些是助力,但有時,過去帶有父權影響的教導方式,會阻礙我們去觸碰內在真實的聲音。

杜瑛秋,台灣台北縣政府駐台灣板橋地方法院家庭暴力服務處督導; 鄒逸蘭修女,台灣天主教胚芽婦女關懷協會秘書長; 蔡蕙婷,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靜心家園主任。

第30集-化愛心為行動(一):謝謝你幫我上天堂

列印 列印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願意千里迢迢前往印度,奉獻自己的「愛情」與無私的服務給貧苦的生命?是什麼原因驅動了他們?台灣天主教會的慈善事業繁多,很多都是台灣版的「垂死之家」,卻常常經費短少,也缺乏無私的志工。教會能做什麼,好讓社會大眾看到這些慈善單位的付出?

嚴任吉神父:
修女轉個頭對我說:「神父,那人快走了。聖水在這裡,你去為他祈禱。」我嚇一大跳,怎麼那麼快,我才剛到呢。兩個高高個子的大學生跟著我,一起去祈禱。不到一個小時,那個人走了,我心想,這個修女是怎麼知道的。那個人的身體已經清理乾淨,修女把他的衣服褪去,換上白衣,頭包著白布,她叫我們男生蹲下來幫忙做,做完後還幫忙抬到太平間,太平間的牆上寫著:「謝謝你們幫我上天堂!」死亡在那裡是這麼自然,這麼接近。

楊瑞玲:
垂死之家最令人動容的是,他們服務的對象為草根性的族群,而且是在瀕臨死亡的階段,他們用最尊重的態度與方式,面對最困難的族群。在我服務的機構中,有些特殊的個案,我們也不用手套,比如遊民或智障者,我們必須很理性地考慮到種種理由,讓雙方都有被尊重的感覺。

嚴任吉神父,耶穌會士,台灣輔仁大學耶穌會使命室主任,本站「阿吉映畫館」節目主持人。 楊瑞玲,台灣「天主教福利會」總督導。

第25集-走出家暴陰影(二):重視自己的感受

列印 列印

鄒逸蘭修女:
過去的文化教導女人要學會配合別人的需要,即如何達到父母、丈夫、社會的期望。即使想要嚐試追求自己的需要,也會遭到很多的衝突與挫折。最好只好忽略自己的需要,盡量滿全他人的希望,壓抑到自己都不知道需要什麼了。不過今天女性已漸漸意識覺醒,學習看到自己的需求。

杜瑛秋:
走出家暴,信仰是很大的力量,但有時也是阻礙。有些教會姊妹遭受家暴,教會常以基督之名勸受害人隱忍、寬恕,卻沒有看到當事人及其子女所受到的嚴重傷害。

杜瑛秋,台灣台北縣政府駐台灣板橋地方法院家庭暴力服務處督導; 鄒逸蘭修女,台灣天主教胚芽婦女關懷協會秘書長; 蔡蕙婷,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靜心家園主任。

第29集-假如耶穌生活在今天(三):最真實的朋友

列印 列印

潘永達神父:
我們要讓自己成為先知,不盡然是預言或預見,而是能看到自己生命中更遠的幅度。耶穌從他受洗時開始,就不斷將自己的生命往遠處設想,以這樣的角度去看他自己和整個社會,但是除非他自己先整合過,或者先預想到一個完整的目標,否則他不會出外宣講。同樣,台灣的教會目前出現的缺陷是,我們都看不見自己的毛病,一點先知的感覺都沒有。

薛福賜:
天主教一向自認為好,不積極去推銷,其實現在是個注重廣告的時代,便利商店有三千多家在台灣,仍不斷地打廣告。我們常講寬恕和包容,好像很沈重,也讓人無法接近,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我們要自許成為天使,成為貴人。

潘永達神父:
耶穌基督不講天主的話,那是他跟天父之間的言語,他講的是人的話,他的比喻都是最真實的,這是他特殊的地方。我們要幫助身邊的人在週遭的環境中體會到天主的愛,這不需要聖經的語言,而要用最真實的生活語言,表達出來。

樓美娟:
基督是最真實的人,我和他做朋友,願意用最真實的態度去面對他,因為對他、對我自己真實,我對別人也真實,如果我要向別人說教會的好處,我還是會用這樣的方式。

項樂琪:
每個教友都是耶穌、天主的肖像,我一直很喜歡基督教推出來的"What would Jesus do?",如果我們面對生命中所有的事,都把自己放在天主手中,問這個問題,在許多隱微的小事情上或和人的互動中,我們都將活出基督的精神。

薛福賜,台灣天主教台南教區大專中心主任; 潘永達神父,中華道明會會士; 樓美娟,資深身心靈工作者,沐恩祈禱室負責人; 項樂琪,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研究生。

第24集-走出家暴陰影(一):易被忽略的暴力環境

列印 列印

時間:2005年11月14日

層出不窮的家暴案例發生,家務事浮上檯面,受到重視,使人意識到,這個外界關懷與法律約束最不容易進入的地方,卻是「暴力」怪獸最愛潛藏的處所。暴力無法為婚姻帶來任何好處,反使婚姻品質更加惡化。這次座談討論家暴在台灣的狀況、公權力所能提供的保護與協助、如何幫助身邊的受害者。

杜瑛秋:
很多婦女都是在遭受多年的暴力以後,開始找尋各種方法,包括請親朋好友或宗團體的姊妹協助溝通後仍無效,才訴請離婚。這些訴請離婚成功的婦女,很多並不是因為自己安全考量,而是看到孩子因婚姻暴力承受極大的創傷,認為離開暴力環境對孩子或許是一種轉機。

蔡蕙婷:
如何走出家暴呢?首先,要面對自己的感受。要靠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想要、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其他人都無法幫忙下決定。很多婦女難以面對自己的感受,也不太態接受自己現在遭遇的狀況,有很多的不甘心、放不下與憤怒,鼓勵當事人要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接納自己。

杜瑛秋,台灣台北縣政府駐台灣板橋地方法院家庭暴力服務處督導; 鄒逸蘭修女,台灣天主教胚芽婦女關懷協會秘書長; 蔡蕙婷,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靜心家園主任。

第28集-假如耶穌生活在今天(二):彰顯生命

列印 列印

樓美娟:
耶穌生在那裡,以什麼方式誕生,對許多人也許不那麼重要,在今天這樣一個快速的時代裡,每個人都活得很辛苦,要談今天這個題目,不同的人會從各自的角度去解釋。以我來看,耶穌留下了三樣寶貝,一是無我的精神;二是深信天父,跟著生命走;三是悔改,這些是我跟隨他的理由,在今天混亂的環境裡,大家都需要這些寶貝。他不是逃避者,他會生活在群眾中,走進各式各樣的人中,去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問題,再從他們的問題中走出來。他走進人心,並留在人最深的內在,那是真正打動人的。

項樂琪:
天主給我們的誡命除了保護我們免於犯罪之外,一定還包含愛的邀請,邀請我們在誡命背後看到愛的訊息,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這樣的訊息,教會沒有這樣的管道去傳遞給年輕人,教會中很多美好的寶藏只成了硬幫幫的教理,或是遙不可及的崇高理想,不知如何跨過鴻溝。

潘永達神父:
我們道理講得太多,禮儀沒有生命,太強調細節和擺設,生命的靈性無法發揮出來。東方人注重感覺和體驗,今天如果能跳出這個模式,多讓一點生命融入自己的行為和氛圍中,會更深地體驗到耶穌臨在你我的關係中。

樓美娟:
現代人的胃口都養得很大,假如耶穌要行奇蹟,一定得行個大的,讓人震撼的,並碰觸很多人的心,趁著奇蹟給人一些機會教育。

潘永達神父:
奇蹟是生命性的,每個人都可以行奇蹟,只要生活的一舉一動能夠撼動別人,或給人一種感受,觸及別人的心,這就是奇蹟。耶穌最偉大的奇蹟不在於治病或復活,而是無限發揮人性最真實與完美的那一面,在最平凡的舉動中,真誠地感動人。

薛福賜,台灣天主教台南教區大專中心主任; 潘永達神父,中華道明會會士; 樓美娟,資深身心靈工作者,沐恩祈禱室負責人; 項樂琪,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研究生。

第23集-信用卡的利弊得失(三):簡單生活

列印 列印

陳慶宇:
定型化的契約要看清楚,但就有人當初看清了契約,卻因突然失業或家庭變故而還不起債款,又因為高利率,在借貸的困境中循環,萬劫不復。如何徹底解構這樣的經濟制度是有必要的。

尹蓉先:
要想不陷入向銀行借貸的泥淖,真正的解決之道,就是過儉僕生活。有人吃一餐花費上萬,有人一天用兩百元過得心滿意足,生活過得簡單,不無謂花費,是可以自我期許,也可給孩子做表率的。

范姜群暐:
身負卡債的年輕人現在有債在身,無力償還,甚至生活陷入困境,但你的人生還很漫長,千萬不要氣餒。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是否學到面對與處理挫折的經驗,這也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尹蓉先,台灣銘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范姜群暐,任職於台灣中國商銀; 陳慶宇,教友。

第27集-假如耶穌生活在今天(一):進入他的生命裡

列印 列印

假如耶穌生活在今天,他會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過什麼樣的生活?他會以什麼樣方式告訴我們,他是天主子?他又會如何證明這一點?他會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天主是愛?他會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他會奇行蹟嗎?


薛福賜:
耶穌交代我們要去愛最小的兄弟,這已不是天主教的專利,其他的宗教和慈善團體也都投入了這個行列。如果耶穌今天又在台灣展開福傳,他應該是以保險經紀人的身份出現,因為台灣目前的社會講究短、快、直接,以保險經紀人的身份,比較可以要求主教、神父和平信徒履行天主子民的責任,每個人都要去傳播福音。

項樂琪:
若是耶穌今天誕生,他應該會誕生在車庫吧。他既然是個超越時空的神,選擇在兩千年前誕生,一定有其時代背景的意義,如果他誕生在現代,可能流於八卦新聞,炒作三個月之後,就被遺忘。重要的不是想像耶穌如何套在現代版中誕生,再過他的這一生,而是耶穌兩千多年前教導我們的東西,如何應用在今天的生活中,基督徒要如何活出這樣的精神。

潘永達神父:
歷史中所有偉大人物的生命因素,幾乎都可在耶穌身上找到,反之,耶穌的生命因素,也可在歷史中所有人物或我們每個人身上找到。他把人性活生生地活出來,這整體的融合超越了所有的因素,沒有一個人能夠把所有生命的幅度像他一樣完整地活出來。在今天,我們要想辦法進入耶穌的生命裡,不能片面地去思考他,而應是整合性地進入他的生命領域裡,進得愈深才愈能體會他生命的奧秘。

薛福賜,台灣天主教台南教區大專中心主任; 潘永達神父,中華道明會會士; 樓美娟,資深身心靈工作者,沐恩祈禱室負責人; 項樂琪,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研究生。

第22集-信用卡的利弊得失(二):優先關懷窮人

列印 列印

陳慶宇:
貸款應以窮人為優先關懷的對象。這不是唱高調,從教會的經濟理論歷史來看,早期教會認為,放高利貸的人都是要下地獄的,那時候絕對禁止高利貸,後來因為商業發達,商品交易,產生了利息,那時的神學家開始分辨怎樣才是正義、正當的利息,怎樣才算高利貸。

范姜群暐:
根據天主教的訓導,教會是強烈反對財富集中的,因為財富集中一定不好,但從現在全球經濟或政府的操作來看,很多東西都被財團化,我想以後銀行沒有社會責任了,因為銀行都被財團化,你不可能要求它還有社會責任。

尹蓉先:
富有者所以富有,他們不見得比別人更努力,其中有許多是上天賞賜的福份。我們也看到,雖然他們不必為生活憂慮,但仍為自己的子女操心不已,還是不停地累積財富。可是如果用信仰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是比天空的雀鳥、田間的百合還要珍貴嗎?何須操煩憂心呢?

尹蓉先,台灣銘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范姜群暐,任職於台灣中國商銀; 陳慶宇,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