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51集-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和教宗碧岳九世(二)

列印 列印

天主教奠定了人類精神自由的基礎,那是千真萬確的,但是,如果說天主教只能靠自由保全,就顯然是一種錯誤。因為天主教本身有它絕對的價值,並不是靠它所生活其中的人的建設,更何況拉莫乃本人對「自由」的完全信賴,是他過份單純地相信「人類是絕對的善良」。似乎好像人一有了自由,就「能夠看事正確,修德行善,而絕對不會受私慾偏情的困擾了。」而事實上,絕非如此。

第152集-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和教宗碧岳九世(三)

列印 列印

十九世紀的天主教會,一直是在跟新陳代謝的各國政府或各個政黨相抗爭,這並不是說,教會本身具有一套決定性的政治計劃,我們最多只能說,教會傾向於一種保守的政治,通常都希望能維持原有的狀態。當一個政府或政黨比較趨向溫和的和平政治時,教會便能與它建立比較友善的關係,然而,在激烈的革命運動中,教會的穩定性經常會受到損害。雖然教會除了維護自身的權益之外,並沒有任何政治上的野心和計劃,但是在十九世紀時,廣大的民眾大多自動或則是被逼參與政治活動,也因此,許多國家的教友們開始有了政治的意識。

第157集-教會在十九世紀的內部生活(二)

列印 列印

在十九世紀教會生活最顯著的生活,應該是精神生活的進步了。從這方面來說,就只有十三世紀「托缽」修會,也稱「募緣修會」的時代,可以和十九世紀相比,而且十九世紀的每件事物,規模都比較大,而且還和教會的普遍成長相稱。

第158集-教會在十九世紀的內部生活(三)

列印 列印

十九世紀新創立的男女修會所開創的使徒工作與傳統修會所度的生活有何不同?新興的修會為何發展快速?有心修道的人為何成千上萬加入這種新形式的修院,為修會開創的傳教事業和使徒工作犧牲奉獻他們的生命?

第154集-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教會(一)

列印 列印

「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教會,年代大概界定在公元一八七零年到一九一四年間。一八七零年,不但在教會的歷史上,而且在世界的歷史上,都是一個新時代開始的里程碑,也正從那時候開始,整個歐美世界,開始了一連串的事變和社會改造,終於使人類走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續效應,一直到目前,仍然不停地在發展著。

第185集-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七)(完結篇)

列印 列印

梵二大公會議的召開,給聖教會打開了新的里程埤,實在是教會在二十世紀中最重要的大事。隨著大會所公佈的十六個文獻,近三十年來,各項革新工作一直都在蓬勃展開,以適應現代人類的需要,使我們深切的體驗到,天主聖神的臨在,聖神的風吹遍了整個教會。這些年來,我們也清楚看到,梵二大公會議的文獻,尤其是四大憲章,確實發生了積極的作用和深刻的影響。大公會議的確發揮了啟發性的、先知性的、指導性的意義,

第155集-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教會(二)

列印 列印

良十三世教宗注意地觀察法國政局的動態,痛惜法國對宗教的仇視,他也認清「君主政體」已經走上了歷史的不歸路,於是他向法國的信友們建議,不要把宗教的問題和政體的形式問題聯在一起,信友們最好能接受這個既成的事實,好能在共和的政體下,設法改善反宗教的立場。為了擁護教宗的願望,許多信友犧牲了自己的愛好,對共和表示了贊同,但是,這並沒有能夠平息反教者的仇恨,苟安了幾年以後,攻擊天主教的運動又死灰復燃,而且還更變本加厲。

第160集-教會在十九世紀的內部生活(五)

列印 列印

敬禮耶穌聖心的禮儀,就是敬禮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愛情,耶穌基督的血肉之心,就是耶穌對我們的愛,活生生的象徵。本來,在教會內早已有對耶穌聖心的敬禮,到了十八世紀,耶穌多次顯現給聖女瑪加利大以後,才傳播開來,在全球各地的教堂或教友家庭中,受到廣泛的敬禮。這種敬禮,很適合教友們的熱切渴望,而且也是對「揚森異端」所誤導的嚴厲思想和當代的「唯理裡義」、「現代主義」最好的消毒劑。

第156集-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教會(三)教會在十九世紀的內部生活(一)

列印 列印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碧岳十世教宗眼光深遠,早已看出世界將陷入大戰爭,這場戰爭也必然慘烈而且還會禍延全世界,他不斷呼籲全世界教友熱切祈禱,希望能避免這場戰爭。曾有軍人請求教宗祝福他們的武器,他回答說:「我們祝福的是和平」。他因無力阻止這一場人類自相殘殺的大悲劇,深感痛心,因而影響到建康,提前去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雙方開戰後兩個星期,教宗便離開人世,全世界痛失偉大的教宗。

第161集-教會在十九世紀的內部生活(六)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一)

列印 列印

教宗碧岳十一世應全球信友的要求,縮短小德蘭列品的時間,提前在一九二三年宣佈了她的真福品,又很快的在一九二五年,當著羅馬聖「伯多祿大教堂」空前眾多的民眾面前,將她冊封為聖女。這位聖女一生從未走出靜修院一步,卻在一九二七年又被立為傳教區的主保,與十六世紀的傳教主保聖方濟沙勿略的大名並列,受到所有傳教區信友的崇敬。
天主教會的社團組織,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紀的「第三會」,和中古時期的「友愛團體」。在十九世紀時,由於人口急劇增加,牧靈工作繁雜,再加上教會的財產都被政府沒收充公,教會不再用私人捐募的方式籌得新的基金,為了維持牧靈工作,尤其是為了外方傳教事業,成立了許多籌募基金的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