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集-封建時代教會的衰頹與改革(四)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朝聖之途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71 列印 常言道,「物必先腐而後虫生」,教會的衰頹,給世俗權力造成了干涉聖統制的機會,時代的災難、侵略、戰爭、饑餓遂使靈性生活的發展大打折扣。第十世紀被稱為教會的「黑暗時代」,也被稱為「鐵的世紀」,流弊叢生,腐敗至極。教會內,早在第十世紀初,已經開始了一項革新運動,它直接的對象是修道院的生活,但其影響所及則是整個教會和羅馬教廷。
第68集-封建時代教會的衰頹與改革(三)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朝聖之途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95 列印 封建化以後的歐洲教會,由俗人授受神權、買賣神權,可以說是教會史上的黑暗時代,這樣組成的教會,出現了那些流弊,對教會構成了那些威脅?
第63集-拜占庭的離去(二)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朝聖之途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74 列印 查士丁尼征服北非「汪達爾王國」之後,又率軍進入義大利,消滅了「東哥德王國」,義大利也因而被拜占庭統治了一個世紀。查士丁尼把地中海周邊的失地又劃歸拜占庭的版圖,不過終其一生,並沒有能夠將帝國完全統一,同時他的偉大事業,在他死後,也就渙教了。 查士丁尼在恢復信仰的一致這一方面,雖然作了努力,但是,卻造成不幸的後果,怎麼會是這樣的?為什麼努力了,反倒造成不幸的後果呢﹖
第67集-封建時代教會的衰頹與改革(二)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朝聖之途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510 列印 中古時代的教士,尤其是高級教士和修道院院長,他們不僅是宗教領袖,又是政治上的領導人物,換句話說,他們不僅是人們靈魂的領導者,也是肉體的統治者。推究其原因,是因為教會封建化,高級教士成了政治上的貴族和經濟上的地主。教會封建化和教士捲入封建關係之後,首先產生的問題是:「如何來調和一位教士的兩種不同身份?」一位教士如何履行封建義務,而又不影響他原本屬於宗教的任務呢?
第62集-回教的興起及其對教會的影響(二)/拜占庭的離去(一)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朝聖之途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72 列印 從數量上來看,阿拉伯的征伐,並沒有給天主教太重大的打擊,但是教會所受到的間接影響,似乎是更大,回教勢力統治的地區內,教會的傳教事業就全都停頓下來。 教宗利奧三世與查理曼大帝所建立的西方帝國,加速了拜占庭教會與羅馬之間的最後分離。但是分裂的因素,早已在暗中滋長著,造成東西政治的分裂,最後形成東西教會的分裂。
第66集-封建時代教會的衰頹與改革(一)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朝聖之途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97 列印 所謂歐洲的「封建時代」是第九到十一世紀。「查理曼」的帝國,完全寄託在皇帝的人格和能力上,因此,查理曼本人一死,帝國便土崩瓦解,整個西方又陷於爭奪混亂的悲慘狀態,在內戰的擾攘中,又加上第二波蠻族入侵的恐怖,他們為患的情形遠比過去日爾曼人還嚴重。在第二波蠻族侵略結束後,封建制度在法蘭西、在義大利已經成為固定的事實,而在英格蘭和日爾曼,也在逐漸的發展。
第61集-教皇國與加洛林王朝(四)/回教的興起及其對教會的影響(一)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朝聖之途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65 列印 歐洲政治改弦易轍,教宗與「加洛林王朝」聯盟,導致了歐洲民族國家的誕生,並給以後的中古世紀,預備了政治宗教的方向,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說是受到阿拉伯回教徒征討的結果。近代不少歷史學家,認為中古時代的真正開始,是始於回教的創立,實在是有它的理由。回教,於第七世紀時,進入了世界歷史的舞台,是教會史上空前的大事,教會的命運也從此改觀。
第65集-拜占庭的離去(四)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朝聖之途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78 列印 東方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佛西烏斯,不服從教宗,於八六七年在君士坦丁堡擅自召開主教會議,散佈攻擊拉丁教會的文件,指責西方擅行改革,尤其修改「信經」,宣稱教宗是異端,要開除教宗的教籍,形成千古未有的奇聞。東西正式破裂,在佛西烏斯去世後一百五十年左右發生,這次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彌額爾‧塞魯來的野心,他決心要作東方的教宗,因此,處心積慮要故意造成不可挽救的分裂。
第60集-教皇國與加洛林王朝(三)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朝聖之途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84 列印 查理曼身材魁偉高大,鼻子很長,臉頰紅潤,是一位擅長於騎術的馬上英雄,喜歡打獵和游泳,飲食有節制,最恨有人喝醉酒,也是一位有魄力、有幹勁、不怕辛勞的工作者。本集講述查理曼大帝時的歐洲政局與「教皇國」之間的關係。
第64集-拜占庭的離去(三)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朝聖之途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79 列印 第七世紀時,發生了「一意論」的神學爭辯,雖然發源於拜占庭,但這不是東西相對峙的開端。從第七世紀起,東方教會逐漸與西方分道揚鑣,他們對截至第六世紀,所傳給他們的信條和各種敬禮,以及宗教的情感,都堅持保守之義,雖然神學上的爭辯,多次使他們分歧而與教宗有衝突,但是,最使他們動搖的,莫過於對「敬禮聖像的爭執」,以至造成東方教會與羅馬之間的分裂,長達百年之久。
第59集-教皇國與加洛林王朝(二)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朝聖之途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86 列印 「聖統制」的演變,隨著時代的需要,由隱晦而明顯,由簡單而複雜,由散漫而嚴謹,並非一成不變,而且,受到羅馬政治制度的影響相當的深遠,教會的整個組織,實在可以說是羅馬帝國組織的翻版。而羅馬教宗的「首席權」,可以從神學和歷史兩方面來解釋和說明。至於「統治權」,那就發展得比較的慢了。從公元756年,教皇國正式成立,到公元1870年義大利統一,羅馬教宗也兼任一國之主,「教皇」這個稱呼,也正可以說是名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