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53集-論語雍也篇第一~十章:師徒之間

列印 列印

不遷怒重在待人;不貳過重在克己,二者都是高度的德行修養。可見孔子心目中的「好學」是以德行為首要目標的。以上三章可誘導我們想想耶穌與伯鐸、若望和雅各三位耶穌特愛門徒的關係。

第52集-論語公冶長篇第二十二~二十七章:自我披露

列印 列印

自稱好學,並無自誇之意,反而表示自己不是「生而知之」,必須努力學習才有心得,一如論語第一句話所說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四部福音書佈滿了耶穌的自我披露,尤其是若望福音。所披露的是他與世人的關係,如「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必有生命之光。」和他與天父的一體關係,如「那位把他們賜給我的父比一切都偉大,沒有人能從父手裡把他們奪走,父和我原是一體。」

第47集-論語里仁篇第十七~第二十一章:孝道恆久遠

列印 列印

父在,父沒,沒後三年及更久,都得盡孝道。「不改於父之道」的道是指好的傳統及民族的智慧。這一方面,以色列的傳統是很好的例子:「假使日後你的兒子問你說,這些教訓、法令和規章有什麼意思?你應對你的兒子說:我們曾在埃及作過法郎的奴隸,上主卻以大能的手將我們從埃及領了出來。」

第50集-論語公冶長篇第十~十五章:知與行

列印 列印

子路是個注重力行的人,沒有做到以前,生怕聽到新的道理。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孫中山力言知難行易。基督信仰則主張多聽,用心聽,聽到心裡,會把天的道實踐在行為上。人自感無力時,還可以求天主恩寵的助佑。

第45集-論語里仁篇第七~第十一章:各在其位,各守其分

列印 列印

飲食維生,衣以蔽體,本來不必過於講究。山珍海味或粗茶淡飯,錦繡華服或棉麻便裝都可達到維生蔽體的目標,只須心中有志於道,就無所匱乏了。耶穌在世時也是如此。「耶穌到了家,群眾又聚集了來,以致他們連飯都不能吃。」「門徒請耶穌說:老師,吃罷!他卻回答說:我已有食物吃,那是你們所不知道的…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

第49集-論語公冶長篇第一~第九章:言行不相背

列印 列印

孔子自言看人標準的改變:從前是聽其言信其行,現在是聽其言觀其行。並且說,這是看到宰予的例子而改變的。耶穌說過:「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壇上。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人的言與行是兩回事,不像天主言與行永遠相合,從不相背。

第44集-論語里仁篇第一~第六章:仁的不同面向

列印 列印

安仁是以仁為安,安分守己;利仁是用智慧找出行仁的途徑。這和孔子後來所說的「仁者樂山,知者樂水」意思相近。聖保祿就是這樣一個仁者和智者,因為無論順境或困境,他都能應付裕如:「我學會了在所處的環境中常常知足。我也知道受窮,也知道享受;在各樣事上和各種境遇中,或飽飫,或飢餓,或富裕,或貧乏,我都得了秘訣。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

第48集-論語里仁篇第二十二~第二十六章:德行不孤單

列印 列印

道德高尚,愛人無我的人必吸引很多的人。有的來求惠,有的來請教,有的只是來欣賞一個人格超脫,放射聖德光芒的賢者。宗教界尤其如此。印度的Guru,台灣佛教的大法師,都圍繞著許多善男信女,一方面照顧大師,另一方面,也由大師討教人生的大道理,樂此不倦。天主教的男女聖者,生前有許多門下弟子,死後受到普世教會的記憶和尊敬。他們都是被聖經中天主聖言所聖化的男男女女。

第43集-論語八佾篇第二十一~第二十六章:天所選定的

列印 列印

這位守城的小官倒也真了不起。首先他渴望見到孔子,想有所領教。見到孔子後,大有收穫。短短的晤談使他說出三句意義深遠的話:「作夫子門徒作不了官不必在意,因為天下不行天道不只是今天如此,早已這樣,但天已選定你們的夫子作木鐸,要他喚醒世人的良知。」這幾句話成了論語中少見的先知話,二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已逐步兌現了。正像聖經關於上主僕人所說的:「請看我所扶持的僕人,我心靈喜愛的所選者!我在他身上傾注了我的神,叫他給萬民傳布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