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2集-音樂會:「敬拜讚美」

列印 列印

今年七月十八日下午,耕莘文教院舉辦了一場「敬拜讚美」音樂會,主題是「『耶穌是善牧、永生的食糧」。
參與這次音樂會的團體有:聖家堂微光樂團 、菲律賓ICPE (International Catholic Program for Evangelization)團體 、古亭耶穌聖心堂青年會樂團 ,他們以歌聲、祈禱、分享等活潑的方式敬拜讚美主。本集收錄音樂會的精采片段。

第21集-座談會:臨終關懷(三)

列印 列印

〈陳淑姿女士〉:死亡只是剎那間的事,面對死亡的心理準備卻非一蹴可及,需要盡畢生之力不斷地學習、領悟生死智慧。

〈邱淑美女士〉:我的工作主要是針對愛滋病友的末期照顧。在這群不被接納的病友身上,看到他們承受著罪惡感的煎熬,十分痛苦。能得到至親好友的赦免,毫無遺憾的離開塵世,對他們十分重要。如何讓生者死者兩無憾呢?這需要更多的愛、接納,與無私的奉獻。

〈姜嶺神父〉:我一直強調:活著健康時,就要練習如何面對死亡。有不少聖人這樣做,就是常在生活中去「找死」,當我們經歷了生命中小小的死亡,習慣生命就是如此,未來面對死亡時,將會坦然以對。

〈趙榮珠主任〉:以前上體育課跳沙坑,沙坑愈大,準備的跑道要愈長,而跳只是一剎那的工夫。同樣在我們生命中,有許多大小的鴻溝,小鴻溝跑道短些,即可一躍而過。至於死亡的大鴻溝,則需較長的跑道來準備,才好縱身一躍。但為有信仰的人,我們要有信心,因為我們相信祂會用手托著我們,陪伴我們。

第16集-演講:憂鬱症的表現、原因和治療(三)

列印 列印

憂鬱症的共同特徵是憂鬱情緒,失去興趣和快樂感,與活力的減退導致疲倦增加與活動減少。

憂鬱症常是多重原因相互作用而表現出來的。生物學的因素包括遺傳基因、腦神經傳導質、內分泌、睡眠生理變化等等。社會心理因素包括失落、負向認知、無助感和生活壓力等。

環境的調整及心理情緒的支持常能明顯改善憂鬱現象,但嚴重持續的憂鬱症需要專科醫師的診治,包括藥物和心理治療。憂鬱症改善之後,經由有效的壓力調適及社會的支持以預防復發,是十分重要的預防目標。

第20集-座談會:臨終關懷(二)

列印 列印

●邱淑美女士〈圖左上〉,陳淑姿女士〈圖左下〉,姜嶺神父〈圖右上〉,趙榮珠主任〈圖右下〉

〈陳淑姿女士〉:大部份面對死亡的人,都需要經過靈性的引導陪伴,心靈能夠漸趨清明,學會安心,接受實相。此時,陪伴者給予同理、瞭解和支持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陪伴者應做到:『請不要走在我前面 , 我怕自己跟不上你。請不要走在我後面 , 我怕自己拉不動你。
請走在我旁邊 , 讓我們一起前行。』

〈邱淑美女士〉:如何面對不同宗教信仰的病患?在台大醫院有位修女也在關懷愛滋病患,有位病患是拜媽祖的,修女告訴他:「媽祖很愛你喔!」這為我是個很特別的經驗。


〈姜嶺神父〉:為我來說比較難的反而是如何分辨病人的問題是在那個層面?這需要長期的陪伴後,他對你有很深的信任,才願意告訴你,你才能從他的談吐中去抽絲剝繭出他的問題所在,對症下藥。

第15集-演講:精神異常的症狀(二)

列印 列印

評估精神異常之症狀,要考慮年齡與社會文化背景予以客觀的判斷,才能提供正確診斷的基礎。

觀察精神疾病可從下列幾方面著手:一般外觀、儀表及態度、意識、行為、言語、情感、思想、知覺、一般智能、病識感。

第19集-座談會:臨終關懷(一)

列印 列印

●“生”“死”是人生的兩大課題,生的喜悅人人津津樂道;但如何面對死亡,卻需要學習。十一月又為教會追思亡者的「煉靈月」,『見證月刊』特別以【臨終關懷】為主題舉行座談會,此座談內容由『真理電台』製作播出。


座談會來賓:
邱淑美女士(基督教愛慈基金會執行長)
姜 嶺神父(天主教台灣總修院神師)
陳淑姿女士(天主教聖功醫院牧靈人員)
主 持 人:
趙榮珠(天主教牧靈中心主任;見證月刊主編)

●座談題目:
1 以自己曾經走過的經驗談談如何幫助瀕臨死亡的當事人與其親友?
2 教會在牧靈與福傳上可提供那些協助?特別是社會邊緣、被忽略的族群?
3 在牧靈工作上,當我們實際陪伴瀕死者、死者及其家屬時,有那些優長可發揚?有那些尚可檢討改進的空間?

第14集-演講:精神疾病是病嗎?(一)

列印 列印

憂鬱症已成為現代人生命最大的威脅之一,有鑑於此,『天主教醫師協會』與『天主教震旦之友協會』於09/26/2004 星期日舉辦【精神健康之提昇】講座,特別邀請台大精神部 宋維村醫師主講。

精神疾病患者的平均壽命較短,會引起認知、學習、心理功能降低而降低適應力,給本人帶來痛苦,給家人及社會帶來不便,故精神疾病和身體疾病都是病。不能發展正常的行為與心理功能,或行為與心理功能之發展停滯或退化,或出現怪異的行為與心理現象,而導致適應能力之降低及功能障礙,稱為『精神疾病』。

〈●〉本集為《第14集》,若想接續收聽下兩集,請點選《第15集》〈二〉精神異常的症狀,《第16集》〈三〉憂鬱症的表現、原因和治療

宋維村醫師目前服務於臺大醫院精神部,曾任台大精神科主任,台灣精神醫師公會理事長,現為亞洲青少年精神醫師協會會長。

第18集-演講:紓解壓力(二)

列印 列印

身體罹患疾病,自然是尋找醫師治療,但與心理壓力相關的『心身症』,找醫師開藥物處方,只能解除目前短暫的疼痛,如果緊張的生活步調依舊,症狀會一再復發。

如何有效的應付『心身症』?可以從下列著手:
(1)過健康的生活\r
(2)學習一些放鬆的技巧\r
(3)尋求社會資源
(4)尋求心理治療
(5)學習適當的人際關係溝通模式
(6)學習正確的人生觀
(7)時間管理
(8)敬天愛人

第17集-演講:紓解壓力(一)

列印 列印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今年的世界病患月文告中說『人的生命從開始到自然死亡為止,都應受到接納、尊重和保護』,“天主教病患之友協會”為此舉辦了以﹝維護人性尊嚴者﹞為主題的研討會,其中敦請天主教醫師協會、健康照護聯盟 黃冠球醫師主講﹝紓解壓力﹞。

●種種的壓力影響到交感神經的不平衡,其所分泌的荷爾蒙跟著不平衡,導致免疫系統出問題產生疾病。最新證據顯示,長期持續性的壓力會產生過量的皮質醇(Cortison),進而導致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