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55集-研討會:陳日君樞機分享「教會社會訓導彙編」

列印 列印

陳日君樞機在輔大「普世價值本土關懷」研討會中,以香港經驗,分享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四大原則:
(一)基督信徒最尊重「個人為本」,因為人是按照天主肖像所造。
(二)當今的社會並不追求公共利益,而是追求部分人的利益,天主教會的原則是「財物為眾人普遍擁有」,但堅持人人有私產權。
(三)高層機構只需輔助基層機構,不應長期代勞,這樣才能鼓勵個人、家庭和小團體發揮創造力。
(四)關懷特別弱勢的人。

★延伸聆聽:「賜神湯」節目。

陳日君樞機主教,1932年生於上海,1961年於義大利都靈晉鐸,1996年任命為香港教區助理主教,2002年出任香港教區第六主教,2006年教宗本篤十六世宣佈任命為樞機。

第54集-演講:憂鬱症與人生意義

列印 列印

憂鬱症的徵兆可分成為身心靈三個面向,身的部分包括食欲不振、頭痛、胸悶、心悸、動作遲緩;心的部分包括煩燥、易怒;靈的部分包括思想負面、狹隘、固執。
印度人很少罹患憂鬱症菲,雖然生活苦,卻很認命;律賓人也很少得憂鬱症,大概是比較樂天的關係。反而是瑞典,像樂園的國家,人民的自殺率很高,沒有努力的方向。

邱偉哲,國泰醫院醫師。 慧開法師,台灣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第49集-演講:年輕人需要自信與樂群(三)

列印 列印

人活在世界上,沒受什麼挫折,就可能變得狂妄驕傲;受了很多打擊,又容易自卑,所以要練習不卑不亢。
跟別人相處,謹記三點:(一)注意內心感受,真誠為上(二)明白對方期許,多多溝通(三)遵守社會規範。千萬別幻想人與人之間感情會愈來愈好,好到一個程度,得找到新的平衡點,再繼續下去。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本站「中國經典之美」節目主講人。1950年生,台灣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系、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講授儒家哲學。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第53集-演講:音樂治療

列印 列印

天主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因此聲音擁有特別的能量,是重要的訊息溝通管道,我們不僅彼此聽得到,我們的身體也都聽得到。不單單耳朵,我們整個的身體都能聽到音樂,都能聽到我們發出的「是的」訊息。

郭懷慈,台灣「身體工房心靈文化有限公司」執行長。

第48集-演講:年輕人需要自信與樂群(二)

列印 列印

品格好的人容易快樂。蘇格拉底說,只有好人有朋友,壞人之所以為壞人,本質上就是不講道義,壞人湊在一起,最多只能是酒肉之交,勾結起來圖一點利益。講道義或許看起來很累,但卻很值得。
自己的痛苦和情緒自己負責,要學會消化自己的遭遇,不要等別人來同情,更積極的,要讓痛苦激發出自己的潛能。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本站「中國經典之美」節目主講人。1950年生,台灣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系、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講授儒家哲學。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第52集-演講:走出憂鬱谷

列印 列印

憂鬱症拒絕不了,如何擁抱、如何共處、如何不被打倒,才是正確態度。
哀傷與生活深度和人生智慧有關,美麗常是哀傷的來源,有快樂就有哀傷,這是正常而必有的情緒。哭泣可以減輕哀愁的程度,陪伴一位憂傷的人,可以與他同憂,也可以鼓勵他活動。然而憂愁不是憂鬱,不能正常扮演日常的角色時,才有問題。
萬一掉入憂鬱谷,如何爬出來?訂個目標、大事化小、找個朋友、參加活動、勿做大決定、在信仰中尋求支援

蔡茂堂,台灣大學醫院醫師,基督教長老教會和平教會牧師。 葉寶貴修女,瑪麗亞方濟各女修會修女。

第47集-演講:年輕人需要自信與樂群(一)

列印 列印

現代人面對很特別的挑戰,資訊泛濫,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生命變得猶疑不定。年輕人最需要什麼?自信、負責與敬意。人生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從小作弊,一個人作弊時心懷鬼胎,鬼鬼祟祟,心存僥倖,久而久之,根本毫無自信可言;從來不作弊的人,會養成良好的性格,知道自己是值得尊敬的。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本站「中國經典之美」節目主講人。1950年生,台灣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系、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講授儒家哲學。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第51集-演講:從神經科學看憂鬱症

列印 列印

哀傷能引起憂鬱症,但有的人沒有哀傷,也會罹患憂鬱症。本集探討:憂鬱症和遺傳有何關係?如何診斷?憂鬱症是如何引起的?在生物化學上的變化又是如何?如何用藥?醫學研究上有何新突破?

黃勝雄,台灣門諾機構總執行長。

第46集-演講:家庭如何塑造人?(三)

列印 列印

子女努力的過程,需要有人欣賞,家庭是個講情的所在,父母親不要常常只挑毛病,不要一味講求效率,要懂得等待。父母也有情緒,但要學會覺察,不要讓情緒變成情緒化。

曾端真,親職教育專家,從事家庭諮商、兒童輔導。

第50集-演講:年輕人需要自信與樂群(四)

列印 列印

子路把朋友的交情看得比物質重要,物質可以再賺到手,朋友失去就回不來了。交朋友不能計較,一計較就變成投資。
朋友基本可分為四種:酒肉之交、利害之交、道義之交、生死之交。不同的層次,要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不要期待每個人都喜歡你,而要使你喜歡的人能喜歡你。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本站「中國經典之美」節目主講人。1950年生,台灣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系、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講授儒家哲學。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第45集-演講:家庭如何塑造人?(二)

列印 列印

子女若是向父母說:「你這樣,我會有壓力。」父母不要回答:「我才說兩句,你就有壓力!」子女的感受是最真實的,父母不必到處詢問專家,如何與子女相處,而要珍惜這個機會,傾聽和討論。當子女閉上了嘴巴,他也就關上了心門。

曾端真,親職教育專家,從事家庭諮商、兒童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