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26集-狗不吃狗

列印 列印

人類雖然自詡為「萬物之靈」,卻也很難擺脫「同類相殘」的影響,君不見中國歷代王朝的衰亡,大多伴隨著旱、澇等天災,而歷史上所爆發國與國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又哪一個不是和某一族群企圖擴大其生存空間有關?「同類不相殘」這個理想究竟要到什麼時侯才能實現呢?

★英語格言:
Dog does not eat dog.

第382集-一朝情意淡,樣樣不順眼

列印 列印

★英語格言:Faults are thick where love is thin.
一朝情意淡,樣樣不順眼。
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人們通常把愛情看成是完美的,但是那只是一種心理現象,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而在戀愛初期,當事雙方的眼睛裡只看到對方的「好」,忽略了對方的缺點,等到熱戀期一過,情意漸淡,對方的缺點就一一浮現……(圖:Pixabay網站)

第123集-會來的終究會來

列印 列印

從表面上看起來,這句話似乎過於消極,因為假如人生諸事皆由命定,那我們還努力什麼?坐在家裏等待禍福來敲門不就行了嗎?其實,如果你真的這麼做的話,恐怕來敲門的只有禍事了;我們在「聽天命」以前,還是要先盡力而為,這才是正確的處事之道。

★英語格言:
What will be, will be.

第125集-血濃於水

列印 列印

「血濃於水」這句格言源自於德國,是用來比喻骨肉、親族等因為有血緣關係,而密切不可分的情誼。這種情誼在平常似乎感覺不太出來,但是到了遙遠的異鄉,「血濃於水」的感覺就會特別強烈。


★英語格言: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第379集-木已成舟

列印 列印

★英語格言:The milk is spilled. 木已成舟
這句話表示事情發展已成定局,無法改變。既然很多事情做了就無法挽回,我們在做以前就應該要考慮清楚,多聽、多看、多想想。現今有些人年輕氣盛,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和人衝突,不但傷了人甚至殺了人,大好前途也因此毁於一旦…… (圖:Pixabay網站)

第381集-生命中最好的事物,往往是免費的

列印 列印

★英語格言: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
生命中最好的事物,往往是免費的。
談到「生命」或「人生」這樣的問題時,或許有人會覺得太嚴肅、太複雜,但放眼古今中外多少哲學家窮其一生所探討的,就是這個主題。他們嘗試對生命予以詮釋,並告訴我們在一生中應該如何去追求最好的事物,因為在你生命中美好的事物越多,你的人生就越幸福。 (圖:pixabay網站)

第122集-天高皇帝遠

列印 列印

天上住有神,神就是管理塵世間億萬凡人的,可是由於天太高,要管理的人又太多,很多人都不把神當一回事;皇帝則是其國土之內黎民百姓的最高統治者,其權力的行使攸關人民的福祉,然而皇帝的權力來自於世襲,而非像現代民主國家一樣來自於人民,人民無從過問政治,兩者之間很少有溝通與交集的管道,可以說是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裡,因此人民對皇帝的感情通常都很淡薄,只有敬畏,一旦帝力不及於此,就什麼也不怕,什麼都敢做!

★英語格言:
Heaven is high and emperor is far.

第124集-美麗的花朵很快就被摘了

列印 列印

其實,不論我們是採用那一種解釋,「紅顏薄命」這句格言都揭露了舊社會婦女多數遭逢可悲命運的事實,而造成這可悲命運的主要原因,就是男人。




★英語格言:
Beautiful flowers are soon picked.

第378集-人生總有不如意

列印 列印

★英語格言:Life is not all roses. 人生總有不如意。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面對人生的種種磨難,你是逆來順受?還是努力抗爭?在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渴望追求美好事物,過著美好的生活,但什麼是美好事物?什麼又是美好的生活呢?
其實,一個人幸福與否,取決於個人心態,當心態良好幸福感自然就來。我們無須人云亦云,也不必盲目的跟著流行走,唯一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當你找對方向後,追求起來自然會較為快樂,生活也比較容易產生幸福感…… (圖:Pixabay網站)

第380集-名不正,言不順

列印 列印

★英語格言:Without justice, courage is weak. 名不正,言不順。
這句話就字面來說是指「沒有正義,勇氣就會轉弱」,但就其含意則與「名不正,言不順」這成語相通,意指─做事沒有正當的理由。每個人做事情總會有理由,如果理由正當,做起事來自然「理直氣壯」,但是如果理由不正當,做起事來就會心虛,少了那份氣勢,因為他所秉持的理由經不起檢驗。…… (圖:Pixabay網站)

第121集-沒有人曾經因為禮貌而受到傷害

列印 列印

孔夫子推動儒家,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所強調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這些相處之道說明白了,就是個「禮」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若是都能「發乎情、止乎禮」,社會必然祥和,「禮」其實是在法律和制度以外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




★英語格言:
No person has ever been harmed by polit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