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身體是我們的朋友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黃昏夕陽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244 列印 一位婦人面露痛苦表情,她腰痛,一面用手用力搥著腰,一面口裡罵著:「這個死腰怎麼老是跟我做對!」在這種情況下,「腰」成了她的敵人,身體和心理形成一種敵對的狀態,變成自己跟自己對抗,不但身體痛苦,也產生憤怒、焦慮的情緒,更無法了解毛病的癥結,也就無法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了。
第3集-溫柔而親密的身體接觸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黃昏夕陽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305 列印 身體接觸非常重要,這個接觸不只是按摩,還包括牽手、握手、輕拍、撫摸、擁抱、身體清潔…等身體的碰觸。中國人不習慣用言語,表達對家人朋友的關心和愛意,透過身體溫柔的接觸,可以讓家人或病患感受到你的體貼和用心,不但讓對方身體感到舒適,心情能夠放鬆,也有助於身體恢復,真是一舉數得。
第41集-培養興趣善用資源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黃昏夕陽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421 列印 為父母安排活動,要考量父母的個性。有些子女一直鼓勵媽媽去爬山,可是媽媽就是覺得爬山很無聊、很寂寞,還不如讓她帶著小孫女去散步。所以子女要考慮父母的個性,設計對他們有吸引力的活動。可以藉由踏青、賞鳥、賞花等全家性的活動,讓父母達到運動的效果。
第2集-中風後愉快而穩定地復原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黃昏夕陽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298 列印 為什麼年紀大的老太太高高興興地復原,而年輕力壯的男子卻仍躺在病床上呢?兩者最大的差異點在於,年輕男子採用的是一般醫院的處理模式;那位老太太則二十四小時,幾乎都有關心的家人在床邊照顧,還配合整體完善的營養計畫和整合式的能量身心療癒模式。
第40集-愛,要及時表達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黃昏夕陽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481 列印 人的生命有兩個特點,第一是必然性,有一天我們都要面對死亡,在那一天到來時,我們都希望帶著無憾、無悔的心回首自己的一生。人的生命第二個特點是不確定性,生命不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哪天我們要面對死亡,沒有人有肯定的答案。期待我們的人生沒有缺憾,就要對我們身旁的人及時表達感謝及愛意。
第1集-照顧好老人家的身心靈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黃昏夕陽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330 列印 老人「發呆」時,他們不會焦慮擔心,甚至看起來是很平靜自在的,因為他們當時是在一種「當下」的狀態,活在「此時此刻」。能量概念和接觸療法中也提到,老人發呆其實是一個回歸的過程,他們將向外發散的能量開始內收,將注意力和精力用在生命的回顧和整理,為另一個生命循環作準備。
第39集-運動是抗老良方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黃昏夕陽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418 列印 根據日本「萬步博士」波多野義郎指出,從事健走的短期效果很明顯,例如心情會變好、壓力會消除、體態更輕盈、活力湧現、食慾增進等;如果經年累月從事健走活動,更有明顯改善體質的效果。
第43集-老年也是一個新的開始(完結篇)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黃昏夕陽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418 列印 「老年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好機會」。因為年輕時為了生活和現實,不能為自己做決定,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到了老年,大部分的責任已了,現在的生活是為了自己而活,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所以,這幾年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台灣,有越來越多老人開始為自己而活,想要去完成年輕時的夢想和希望。
第38集-晚年生活應兼顧父母和子女的需求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黃昏夕陽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393 列印 每種居住安排各有優缺點。然而老人的居住安排,關係到老人與成年子女的生活滿意度,因此考慮雙方的「意願」與「資源」來共同協議住處是必要的,例如:是否需要協助照顧老人或小孩、經濟能力、身體狀況、彼此感情等,選擇兼顧雙方需求的居住方式才是較好的安排。
第42集-享受退休新生活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黃昏夕陽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424 列印 過去,退休就等於是老邁、遲緩、不中用,以及不再被社會需要、被迫失業,讓位給年輕人等等。然而對於二十一世紀的老人來說,未來的退休型態將改變,他們的教育水準大幅提高,並且是社會的中堅份子。心理學家認為,現代人即使到了五十多歲,仍想過著積極、優質的生活,勇於追求新的體驗。加上能活得更久、更健康,因此他們選擇的退休方式,無疑將打破過去老人的刻板印象。
第37集-三代和諧相處的法則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黃昏夕陽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424 列印 家人之間在互動時,常常要問自己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我要的是家庭的和諧,還是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因為一但進入對錯的爭論中,就很難保持客觀理性,常會掉入情緒的陷阱中。特別是一些老年的父母,沒有安全感,擔心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就常要證明自己是對的,甚至有的還會用他的情緒或病痛來控制子女。如果家人間要的是親密的家庭關係,老年父母與媳婦、女婿能彼此寬容、相互調整,以尊重為基礎,以子女幸福為共識,運用適當的溝通方法與溝通機會,就可減少磨擦、增進情感,使家人關係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