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哲學站在心理立場看人的認識作用,去發現真理為何,真理與存有之間的關係,真理與為人之間的關係。人從生到死,幾乎都在思、言、行為這三個層次裡不斷循環,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即「真理」問題,如果我們所想和所言是一樣的,那是真;如果我們講的和想的不一樣,那是假。我們所行和所言一樣,言而有信,那是真;如果做的和講的不一樣,言而無信,那是假。
德國的胡塞爾(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是多采多姿的學者,研究數學、心理學、哲學,對人的認識有相當大的突破。他的現象學發展歷程,相當複雜,從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零年,分三個階段:(一)描述的現象學(二)超越的現象學(三)構成現象學,每個階段幾乎都各自涵蓋十五年。他稱自己的現象學為本質哲學,不只是現象,而是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把客體分成很多對象,一一突破。他批評笛卡兒,在提出「我思故我在」時,錯誤地向外去尋找物質世界的存在,他則寧願留在心裡,以心靈的眼光看事物。他引用奧斯定的話說:「不要離開你的內心,在你的內心存在著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