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期,不少思想家認為,該以歷史發展的眼光,看西洋文化的發展。在希臘的三百年裡,百家爭鳴,接著羅馬的六百年歷史中,卻沒有很特別的、一流的思想家出現,理由在於,羅馬帝國政治掛帥,不適合哲學思想發展。羅馬之後是基督宗教文明,至少綿延一千兩百年,這段漫長的時間,是太平盛世,除了十字軍東征之外,戰爭非常少,人與人、民族與民族之間,過得滿和平。再接下來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這三百年的期間,西洋幾個大革命登場,包括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都在這段期間開展,這也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卻也是思想動亂的時代。當代,黑格爾在一八三一年過世後,到兩千年,這一百三十年中也乏善可陳,其中發生兩次大戰,不過在思想層次上,還是值得肯定,因為人性開始覺醒,在自然科學、倫理道德、精神、藝術等領域,發展真善美聖。
西洋十九世紀相當沒落,自然科學長足進步,卻並未為人帶來很多幸福;二十世紀除了生命哲學、意識哲學之外,一些思想家好好地研讀了十三世紀有關精神和宗教的作品,開始檢討基督宗教時代的光明面和黑暗面在那裡,並討論如何消除黑暗面。二十世紀,歐洲幾個大學成立中心,專門研究中世紀的思想,看看多瑪斯對哲學問題的見解,如何繼續亞里斯多德的思想,以整全的人性方式去討論哲學問題。這股研究中世作品的風潮延燒到美國,美國天主教辦了很多私立大學,程度很高,他們用心靈和腦筋一起研究中世哲學中的人文精神和宗教情操。
精神哲學首先提出的是中世基督教精神再次的復活,理念上如此,制度上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