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內舉辦很多活動,能不能找出現代人懂的話,讓街上的人都可以參與?陳文良以耶穌為人類犧牲為例子建議說:「能不能用行動劇的方式,邀請很多人參與,轉化成飢餓三十那樣的活動?」這需要專業的、懂得包裝的人來操作。

並不是一個機構就能跟社會每個階層的人找到對話管道,不同屬性的機構邏輯就是不一樣。徐燊芳承認,宣傳福音很重要,帶人進入教會很重要、增加領洗人數很重要,但教會究竟要不要企業化?從那裡開始?天主教會在台灣已經很久了,或許是積沙成塔,但塔太小了,需要重新崛起,建立公信力和品牌,教會得體會到時代在轉變了。

徐仲秋認為,對內行銷反而是迫切的事情,如果教友體會到教會沒有我們是不行的,自然就會做一些事情,會思考該如何和社會連結。教會內的媒體要扮演更多的角色,不該劃地自限。

徐仲秋,台灣城邦出版集團「啟示出版」副總編輯、基督生活團團員; 徐燊芳,台灣「飛碟電台」企畫製作、專欄作家; 陳文良,台灣「聯合勸募協會」副秘書長、留美社工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