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68集-魏瓦第專輯一光榮頌(二)

列印 列印

本集繼續欣賞魏瓦第光榮頌的後段,包括三項呼求、三個信仰宣誓、聖三光榮頌和阿們結束曲。首先以黑管為主奏,緩緩引出女高音,唱出優美的詠嘆調,呼求上主;接著,由合唱唱出對聖子的呼求和三項請求。

第67集-魏瓦第專輯一光榮頌(一)

列印 列印

魏瓦第有相當多的聖樂創作,在今天的音樂會中,經常被演奏,本集節目介紹著名的「D大調光榮頌」,前兩段歌詞取自路加福音第二章十三至十四節,記載耶穌降生伯利恆的夜晚,天使在空中齊聲歌唱的原文:「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地享平安」,因此又稱為「天使之歌」。福音原劇部分,魏瓦第使用一段聖詠調前奏曲式當序曲,再導入大合唱,樂器方面除了使用弦樂器之外,還搭配管樂器,展現巴洛克華麗莊嚴的風格,流露出魏瓦第深摯誠懇的宗教情感。

第62集-文藝復興時期與巴洛克時期的牧歌(一)

列印 列印

文藝復興時期作曲家羅力的牧歌作品,將人聲部相互不同地交錯在一起,改變了曲式的結構與氣氛,將對位法處理得與經文歌很接近,並非常適當地表達出歌詞的意義,具有象徵性與描寫性的藝術。他支持使用半音法,同時主張等音變換的處理,使得牧歌重新回到對位式的複音音樂。同一時期的維爾,特別注重和聲結構,他常用不同的和聲效果描述歌詞的意義,史家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牧歌最基本的作曲家,由於他的努力,牧歌才能更進一步地發展,後期的牧歌特色也是由他引導出來的。他的作品,優雅地表現出田園中大自然的聲音。
巴洛克代表十六到十八世紀中葉的音樂,除了廣泛使用半音法,以及產生節奏風格之外,不和諧音的處理更加自由。這個時期也首次出現一些音樂術語,用以指示音樂的速度和情感的表現。這一時期產生了很多新的聲樂曲式,如歌劇、清唱劇和神劇。樂曲的方式則包括奏鳴曲、組曲和節奏。最主要的對位法曲式賦格式,也是一大特色。自由創新的風氣下產生了許多作曲家。

第66集-魏瓦第專輯一G小調協奏曲

列印 列印

巴洛克時代最大的特色即協奏風格的誕生,那是因為器樂首次與聲樂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到了巴洛克中期,樂器不僅使用於伴奏,更使用於獨奏,因此產生大量的樂器曲,像賦格曲、奏鳴曲、聖詠調前奏曲、組曲及協奏曲等等。魏瓦第是巴洛克末期的代表作家,擁有「協奏曲之王」的美譽。他的協奏曲常脫離傳統的標準方法,表現出高超技巧與想像力,除了傳統合聲法之外,他巧妙運用半音階,並毫不遲疑地在同一段音樂中,大小調一塊兒出現。他的快板樂章散發者無比的節奏活力;慢板樂章則表現出典型的平靜安詳。本集介紹他著名的「G小調協奏曲」。

第61集-文藝復興時期拜爾德專輯(二)

列印 列印

拜爾德一生只寫出三首彌撒曲,這可能是因為他一直住在英國國教的新教徒區,並在這樣的環境裡任職。他創作的彌撒曲包括三聲部、四聲部、五聲部,是各自獨立、簡潔有力的傑作。

第65集-魏瓦第專輯一「上主,若不是…」

列印 列印

被埋沒了幾個世紀,作曲家魏瓦第才又重新獲得青睬。魏瓦第是巴洛克末期的代表作曲家,素稱「紅髮神父」,他的名曲「四季」許多人都已耳熟能詳。魏瓦第本人是傑出的小提琴家,因此他的作品始終離不開小提琴。他相當多產,而且創作的形式豐富,尤以協奏曲數量最多,贏得「協奏曲之王」的美譽。
本集介紹魏瓦第的聖樂作品「上主,若不是…」,文辭取自聖詠第一百二十七首。前奏即圍繞小提琴的樂音,女低音一直以顫音法唱出。

第60集-文藝復興時期拜爾德專輯(一)

列印 列印

拜爾德是英國複音音樂黃金時期最傑出的音樂家,他多產,共有六百七十首作品,流傳至今,包括聖樂經文歌、彌撒曲、無伴奏牧歌、流行曲等。本集節目介紹拜爾德的三首彌撒曲。

第64集-舒次專輯─聖母讚主曲

列印 列印

巴洛克中期的作曲家舒次,是十七世紀德國基督教音樂的領導人物,為德國的音樂風格樹立了一個模範,影響力超過一個世紀之久。由於他師承威尼斯樂派加布里埃利,威尼斯音樂藉著他大量傳入德國。他創作的神劇,如「聖誕」「復活」「苦架七言」以及四首苦難劇,都影響德國後世的神劇。

第59集-維多利亞專輯

列印 列印

西班牙作曲家維多利亞一生從未寫過世俗音樂。他的創作具有強烈特色,諧和音與不諧和音交替出現。

第63集-巴洛克時期的牧歌(二)

列印 列印

斯特辣德拉是拿坡里樂派的天才作曲家,他把當時新興的大協奏曲形式,運用到膾炙人口的神劇上,寫出「洗者若翰」「金口若望」及「蘇撒娜」等名作。他將三、四個樂器組成的獨奏集團,或是三、四個人組成的重唱集團,與全體協奏或重唱,搭配對比方式,造成不斷呼應、對談的生動效果,這些手法在後期韓德爾的神劇中,再度全盤出現,而且更加燦爛富麗。
史卡拉第相當多產,清唱劇超過六百首,聲樂方面常用簡短的旋律,活潑感人,他的三段式曲式,流行於整個十八世紀,深深影響到莫札特。朗誦調方面,他以二重唱自由交談的方式處理,並使用樂器伴奏,大膽安排樂器獨奏,才出現了歌劇合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