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教會外教人進教情形

親愛的聽眾朋友,您好!
我是陳亭,在上個星期「朝聖之途」的節目中,我為您介紹了公元第二、第三世紀時,基督徒社會生活的情形,以及各地區的地下城也就是「地窟」裡面的林林總總。
今天的「朝聖之途」,我要向您說明的是,教會在初期的時候,當一個外教人進入教會的程序過程是怎麼樣的。在您聽完之後,可以比較一下,跟我們今天的程序有什麼不同或相同的地方。我們根據從地窟中發現的資料,其中有主教的牧函、聖人們寫的書信、教友靈修方面的書籍作為參攷,來了解初期教會,教友們信仰的內容,以及他們實踐信仰的具體行為,不過也得考慮到當時實際具體的環境。我們的時代和啟示的時代畢竟相隔太遠,而初期教友們對耶穌的生活,一生的事蹟記憶猶新,還深深刻在他們的腦海中,他們經常與宗徒或宗徒們的弟子們來往,而且他們相信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現世的歲月不多,耶穌基督不久就要光榮地再度來到這個世界。

領受洗禮,是進入教會的大門。最初的幾個世紀,大多數的教友都是由外教皈依的成年人,一生下來就領洗的人並不多,像宗徒時代那樣,只要有人提出請求,就會馬上給他付洗的時代已經過去,而後當一個人願意信教時,並不是立刻受洗成為教友。在當時志願加入教會的人,都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這些有意加入教會的人,我們稱之為「望教者」。「望教者」在準備領受洗禮之前,得學習基督的福音,也就是學習教會當局指定的課程,認識教義,同時還得以良好的品性,証明他有資格成為教友。因為在教難的時期,信友隨時都有致命的危險。通常領洗禮儀都是在復活瞻禮時舉行,教難時期,望教者可以提前領受洗禮,即使他還沒有經遺充份的準傋,也沒有關係,此外,為真道而流血致命,雖然沒來得及領洗,但它的價值和領洗禮是相等的,我們稱它為血洗。
「望教者」須經過考試並實行教義,應該答應許下接受耶穌基督所教導的一切誡命,以及「天主經」和「信經」裡裡面所包括 的全部要理,他們當時所頌念的信經,和我們現在所念的信經 相類似,內容也正是宗徒們所傳的教國綱要。
「望教者」經過了這段訓練的準備,才能正式領受洗禮。洗禮是一個決定性的儀式,使領受洗禮的人成為耶穌基督的人。聖“保祿”曾給“哥羅森”地方的信友寫信說:「你們和耶穌一起在聖洗中埋葬了,他們也要籍著信德和他一齊復活。」所以,領洗的禮節,通常都在耶穌復活瞻禮的前一天舉行,領受洗禮的人正和耶穌一同死亡、一同復活。
洗禮是用水舉行的,這一點是聖教會的傳統規例,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如此。關於初期教友的聖洗儀式,在「十二宗徒訓言」的這個古代文獻中,有著這樣清楚的規定「你們要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人付洗,要用活水付洗,假如沒有活水,可用其他的水,假如沒有冷水,可以用熱水,假如這幾種水都沒有,可以將水傾注在受洗者的額上,一連三次,同時唸著:『因父及子聖神之名』。」由此呢,我們可以知道,當時洗禮通常是在江河中舉行,如果沒有流動的水,則在水池中舉行,若是沒有江河或水池,就把水傾注在受洗者的前額,就如同現在領洗禮的儀式一樣。這兒呢,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耶穌基督去逝後僅僅過了五十年,聖洗的禮儀,就已經有了如此詳細的規定,我們由此也可以推想得到,聖教會的禮儀在當時已經相當完備了。施洗者的身份雖然沒有明文的規定,但至少在最早的時期,是由司鐸或主教親自來主持的。
在這個基本的聖洗禮儀之外的一些附帶的儀式,很快的,由聖教會予以詳細的規定了,被一直用到現在的,有降福作為領洗之用的水池、用聖油傅抹領受洗禮的人、領洗者鄭重的宣佈棄絕魔鬼外教邪說等儀式。
領受洗禮的人,宣佈服膺基督的教訓時,所宣誓的內容有那些呢?在今天,信友所信仰的教義綱要,記載在兩篇不同背景下寫成的「信經」當中。一篇是私人祈禱的時候,也就是早晚課時,所唸的「宗徒信經」,另外的一篇呢,則是在彌撒當中所唸的「尼西亞信經」。而初期教會呢?他們也有和我們一樣的信經,我們現在所唸的信經,是直接脫胎於這兩篇古老的信經,與初期教會一脈相承。我們今天唸的信經內容和初期教會時,領受洗禮的人所唸的誓詞,基本上是相同的,“代爾都良”稱它是「信德的綱領」。
「信德綱領」,其實呢!可以用四個字來包括,那就是「我信耶穌」。初期教會和猶太教,在當時是處於對峙的地位,因此呢?信耶穌基督,便是基督聖教和猶太教的基本區別。
聖教會,很快的把信德的各端主要教義,彙集在一篇主要的文獻中,那就是「宗徒信經」。根據這文獻的內容,以及書寫的體裁,成為宗徒時代最優美的文獻之一。宗徒信經的各版本,同時在羅馬帝國各地流行。有耶路撒冷、凱撒勒亞、安提約基、亞歷山大、羅馬等各種版本,但內容完全相同,我們現在唸的信經,就是羅馬版本的信經。
望教者領洗以後,加入了教會,就可以參加教會團體的全部生活,從此以後,他是屬於基督的人,而基督是整個教會生活的中心。當時的教友在地窟的牆壁上所畫的基督圖像,他們用古經上,各種意義深長的名字來稱呼耶穌基督,例如,在厄瑪奴爾、永久的司祭“默基瑟德”、“約納”、“雅各伯”,同時也根據福音的表達方式,稱耶穌基督為漁夫、基石、活水......等等,他們每天的祈禱經文、全年的瞻禮,都是以基督為中心。他們在祈禱結束時,用「因聖子偕聖神,榮耀歸於天主!」來作為結束詞。最受當時的信友所尊敬的,最為古老的儀式是「聖體禮儀」。在新生教會的初期,便已經有了「成聖體」的儀式,兩千年後的今天,它仍然是教會儀式的最高奧蹟。
在教會創立的初期,聖體是倣效耶穌和宗徒們的最後晚餐,耶穌曾清楚的命令說:「你們以後也這樣做,來記念我!」這個儀式,在當時稱為「擘餅」。
聖 “保祿”、安提約基的殉道聖人“依納爵”主教、以及第二世紀的殉道聖人“儒斯定”等人給教友們的書信及著作中,都曾明白的指出耶穌聖體的雙重性質。一方面,信徒在完成這個神聖行為的時候,能參加天主的生命,吸取永生的保証;另一方面,也要求信友們革新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命奉獻給天主,這樣,教友領聖體才有意義。信友們共同領聖體,同時是神秘結合,天人合一的最高峰,而在道德方面的努力革新,就是和基督、教友們的最高典範同化合一了。這是一種教義上的決定。
聖教會,從一開始創立,「聖體聖事」就在各種禮儀中,佔有主要的地位。「宗徒大事錄」中,多次的提到「聖體聖事」。許多古老的文獻中,也提到在耶路撒冷、安提約基、亞歷山大、厄弗所、羅馬、高盧、非洲等地的教會,在公元最初的幾世紀內,普遍舉行這種神聖的集合。集會的主要儀式,是舉行「聖體聖事」,共領耶穌基督的體和血。隨著時代的進展,聖體聖事的儀式,也由簡單而漸漸的複雜了,附加了許多的經文和象徵性的禮節。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儀式的內容。像聖體的謝恩部份的經文,大都是從舊約的聖詠中擷取出來,「成聖體」,既然以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為對象,儀式中有一部經文 是在敘述耶穌的生活,而這些經文呢,就都是採用福音。聖體聖事基本上,是一種集體的儀式,有許多經文是信友們共同祈禱的經文 ,把這些意義深長的儀式,結合成為一個相當有系統的儀式,我們現在稱它是「彌撒」。
各位聽眾朋友,今天節目就為您進行到這兒,謝謝您的收聽,下一次的節目當中,我要為您述說第一到第三世紀,「彌撒」祭獻儀式演變的經過,以及基督徒的宗教生活情形,歡迎您下週同一時間繼續收聽我們的節目。最後,陳亭祝福您平安、順利,願天主的恩寵時時刻刻伴隨著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