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現代哲學思想體系中,除了唯物論之外,出現了兩位怪傑,無法歸類,找不到師承,也找不到弟子,而是自成一派。一位是叔本華,一位是尼采。
叔本華最主要的貢獻是把物質和精神完全貫通起來,不單是主觀主義,也有客觀因素在內。他的著作大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書寫,最有名的作品「世界就是意志和想像」強調世界是主觀的。他太有錢,老是疑神疑鬼,沒有安全感,心態滿悲觀的;但另一方面他也很努力希望找到方法,消解內心的荒謬和矛盾,所以他也閱讀印度佛學。他認為良心有五種成分:習慣、先見、空虛、怕上帝、怕別人,這些都是主觀的,他把每一個自己心靈的成分,都往偉大的思想家身上去推。
叔本華早期的思想,真的希望擺脫自己的悲觀情操,向世界大思想家求救,到了第二期的思想,就有一點雨過天晴的喜樂,從絕望走上希望,從悲觀走上樂觀,從個人極限走上宇宙的偉大。他後期思想主要的成就是他感覺到自身的渺小和極限,他具有佛學精神,了解自己好似一滴水,這滴水掉入海洋,整個海洋和自己的存在成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