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45集-「開啟你的靈性力量」(六):純白呈現

列印 列印

一生之中,人都有這種經驗:自然之美、神聖之善和無所求的善行,這些經驗帶給我們無比的喜悅、寧靜和祥和,人可以漸漸不受欲望引起的情緒干擾和侵蝕,如果我們經常處在這種美、神聖和道德喜悅裡,我們會像一條染污的白布,在清水裡不斷漂洗,於是污穢慢慢消散,純白就逐漸呈現了,這樣的生活就是多采多姿的,也可以說是「道」或「圓滿精神」的體現。

王金凌,台灣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

第46集-「天天經歷復活的喜悅」(一):心靈更新

列印 列印

復活的路就是一條醫治的路。復活節在春天,春天是生意盎然的時候,復活的喜悅和心靈的更新與大自然的更新是一起的,我們的心靈可以經歷到花開、樹綠,靠的就是信仰。全書五十個信仰實踐,共分成八週,其中的故事皆來自聖經。

鍾世明,台灣輔大神學院華語老師。

第51集-「神子」(一):天主給的禮物

列印 列印

六十一歲那年,作者的丈夫罹患腦瘤,四個月後過世,她說:「寫這本書,反而成了悲劇來臨前的禮物。」書寫陪伴她度過喪夫之痛,從丈夫即將過世的那一年寫起,她整整寫了三年。這是聖神在推動,天主在安排。

彭之琬,啟示出版社總編輯。

第47集-「天天經歷復活的喜悅」(二):搬開大石頭

列印 列印

我們的生命裡,是否也被石頭擋住?我們的生命裡是否有僵化的部分,讓耶穌基督擋在外面,進不來?這塊石頭,如果天使來推,推得開嗎?如果推得開,當耶穌的話進來,亮光就進來了,我們就可看見復活的希望。

鍾世明,台灣輔大神學院華語老師。

第52集-「神子」(二):自我救贖

列印 列印

這本書是作者在深刻而豐富的生命歷練之後,回歸信仰的嘔心瀝血之作。她從一個絕望的世界,進入一個有希望的世界;從二十幾歲,到現在六十幾歲,她的作品本身是有生命的,因為她的整個生命貫注其中。她把這本書獻給耶穌,完全不考慮其他,她也願把這本書獻給普世基督徒,這是她信仰回歸的見證,也是她的自我救贖。

第61集-「我的名字叫耶穌」(三):見到上主的聖容(完結篇)

列印 列印

耶穌說,他的使命是要讓大家看到上主的聖容,他決定走出納匝勒,走到外邦人心中。當時的以色列人期待的救世主,是要重建猶太王國的,他們期待的默西亞是個很實際的國王,對他們來說,上主是多麼遙遠,只有先知才見過,沒想到耶穌卻要把上主帶到每一個人面前,這簡直超乎想像。

彭之琬,啟示出版社總編輯。

第53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一):面對死亡

列印 列印

人都恐懼死亡,耶穌死時,門徒四散,就是因為怕死。耶穌來是帶來平安,平安就是福,是天主給的恩典,有了這恩典,我們不擔心死亡。信仰給我們超然面對死亡的態度,這本書則是告訴我們面對死亡時,可以有什麼態度。

陳宗樑,台灣天主教聖心女中退休校長,本站「主日聖道」「喜樂人家」節目主持人。

第49集-「遇見牟敦」(一):只要願意即可

列印 列印

雖然牟敦想當神父,卻被先前的生活所阻礙,他覺得天主不會選他這樣的人當神父。他掙扎了好一陣子,直到遇見一位好朋友,那位朋友鼓勵他,若想成為聖人,只要有意願就行了。他告訴牟敦:「只要你同意讓天主來主導,天主就會按照祂造你時的初衷來塑造你,不是嗎?你只要有這意願就成了。」

羅曉芬,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畢業。

第54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二):永不被遺忘

列印 列印

死亡不是結束,關係永遠在。死後不怕被遺忘,愛讓人長活在人間,施比受有福,愛得多,被懷念的也多。人死後,被懷念的多,就有如延長線,像耶穌一樣,死亡這麼久了,大家還是紀念他。

陳宗樑,台灣天主教聖心女中退休校長,本站「主日聖道」「喜樂人家」節目主持人。

第50集-「遇見牟敦」(二):真正的安靜

列印 列印

進入了隱修院,牟敦才發現,裡面的生活很忙,不可能安靜下來祈禱,他得參與農事,加上他多才多藝,長上還要他寫作,紀錄下自己的靈修生活。他明白,真正的安靜不是來自一個人什麼都不做,而是在做什麼事時都能安靜地與天主獨處。

羅曉芬,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畢業。

第55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三):隨時準備接受召喚

列印 列印

我們出生時,眾人笑一人哭;死亡時,眾人哭一人笑,亡者之所以能含笑以終,是接受了眾人的關懷,死得安心,多一個人陪伴,靈魂多一點慰藉。一生一死見真情,生時之喜,或許不覺得,死時之憂 關懷可以分擔,愈感傷時愈需陪伴。

陳宗樑,台灣天主教聖心女中退休校長,本站「主日聖道」「喜樂人家」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