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集-透過死亡看人生

列印 列印

人生最後總會碰到關鍵時刻,即死亡,碰到死亡時,若仍不能嚴肅地去思考,死亡究竟是什麼,這就不太真誠了,因為這是逃避最根本的問題。我們如果不透過死亡去看人生,就無法明白這一生奮鬥的目標是什麼,也不能確定這一生的奮鬥是有意義的。人到死亡時都得放下,在放下的那一刻,我們都得自問:我這一生付出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必然出現,我們不能等到那一刻再來思索。

傅佩榮教授,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第44集-生死學十四講

列印 列印

如果你是冬天的老人,跟春天的孩子講述死亡,春天的孩子怎麼會聽得懂?如果你的生活是滿山的花季,充滿繽紛和光鮮,你怎麼會特意去看可怕的冬天?但是在生命的河流走到某一個曲折,當某些機緣把我們帶近了死亡,我們就有機會把死亡放在心裡,為死亡做個準備。

王桂花,心靈工坊出版部總編輯。

第36集-寬恕他,釋放我自己

列印 列印

「我向上帝許下承諾,在我死亡前,我會原諒他,我不想帶著痛苦和負面情緒離開。」一個在鬼門關徘徊的女人,在丈夫的背叛和疾病的摧殘之下,如何走出恨,如何寬恕那個始終沒有悔意的枕邊人?

湯秀嬪,著有「逆風飛舞」、「都是愛情惹的禍」等書。

第43集-練習正視自己的死亡

列印 列印

人不一定活到七老八十才離開人世,「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幫自己準備好一些後事,不要讓照顧你的人多了負擔。」李郁菁在經歷過家庭中第一位親人過世之後,開始想到自己的死亡,也想到和孩子談論死亡。面對親人或自己的死亡,能夠不害怕,是很困難的,但卻是很重要的。

李郁菁,政大博士班學生、前媒體從業者。

第47集-在死亡的黑暗中漫舞

列印 列印

死到臨頭,即使是江洋大盜,或是十惡不赦的大壞人,都會霎時變得軟弱,充滿懼怕。許多死刑犯在走向行刑之路時,一步也踏不出去。 死亡像個休止符,讓歌聲戛然而止。然而,我們每一天都在步向死亡,但卻不會時時感知到死亡,唯有在面對親人的死亡或自己的大限時,很多事物的排列順序變得清晰起來。

徐筱明,資深媒體工作者。

第42集-失親之痛,能不能平復?

列印 列印

「祖母過世後,臨終儀式中的誦經祈禱聲持續十多個小時,之後,祖母的遺體送走了,可是當我們再踏進那個房間時,又聽到同樣的聲音。事後我們想,我們為祖母做的是有用的,即使祖母徘徊不去,她卻是留在那麼安祥的氣氛中。」李郁菁回想起祖母臥病五、六年的往事,還是語帶哽咽。失去親人這件事,在之前,似乎永遠無法做好心裡準備;在之後,是不是可以真正的平復傷痛?

李郁菁,政大博士班學生、前媒體從業者。

第46集-生命在時時刻刻之中

列印 列印

如果生命在一天中就結束了,一天的生命就是一生,這會是什麼樣的一生呢?從宏觀的角度看,活了八十年和活一天有什麼差別?藉著電影「時時刻刻」中三個不同年代的女人,我們思索人生中大同小異的困境和抉擇,想一想:人是為了什麼而存在?一個瀕死的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如何不流於浮面地表達愛?

徐筱明,資深媒體工作者。

第41集-為死亡作好安寧準備

列印 列印

死亡是人生必修的課,最好盡早面對。想想看,趕不上一班車,我們都可能氣得要命,更何況當死神完全不照時間表來報到。平日不讀書,考試時一定心虛,同樣的,對於死亡,不提早準備,到時一定準備不來。腫瘤科醫師蔡振華認為,要平靜地度過死亡前的時光,得看我們的心靈準備好了沒有,若是準備好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安寧。

蔡振華,耕莘醫院腫瘤內科醫師。

第45集-存在於「連續」與「斷裂」之中

列印 列印

如果生命是連續,死亡是斷裂,在這兩個極端之中,每天,都還有小小的生滅在上演,我們在連續中體會斷裂的可能,並從中學習,試著了解,當生命逼到了最後的底線時,會如何去了解那最終極的斷裂。走過學習之路,回頭再看活著,或許能調整視野,用不一樣的體悟生活與死亡。

王桂花,心靈工坊出版部總編輯。

第40集-生死拔河最前線

列印 列印

腫瘤科醫師面對重症病人,即使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也無法斬釘截鐵告訴病人該走那條路,畢竟,醫師面對的是人,不僅僅是疾病。所有醫師的成長過程都是隨著時間在改變,初出道時,面對垂死的病人,會覺得沮喪,但漸漸的,醫師會看開,心情起伏的幅度變得比較緩和,不會有不必要的愧疚。

蔡振華,耕莘醫院腫瘤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