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5集-藍天家園:補足父母的角色

列印 列印

這些孩子的情緒控制、人際關係和學習狀況不佳,「藍天家園」認為,他們只是愛玩的孩子,缺乏正向的引導,因此成立工作團隊,運用很多方式,協助他們;以多元學習的概念,提供給他們生活上、教育上的輔導與學習,譬如,教導他們學習打太鼓、拳擊、跆拳道,並安排出外表演,讓孩子們旺盛的精力有流動的管道。

吳主任說,接下這份工作之初,有點掙扎,但經過祈禱之後,聽到天主跟他說:「你就去吧,當一個器皿,一個工具,為我去照顧這些孩子。」一路走來,他有個重要的理念,那就是永不放棄這些孩子,在他們身上,他看見未來的希望。

★延伸聆聽:「基督徒看天下」第165集。

吳凌雲,台灣新竹教區「藍天家園」主任。

第14集-聖母軍:成為聖母的產業

列印 列印

聖母軍很重視紀律和靈修,團員每天一定唸玫瑰經、做福音默想,每個星期開會,報告各自的工作,而出外去打這場屬靈戰爭,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所以需要祈禱。聖母軍是個服務團隊,有需要的地方,只要配合得上,團員都很樂意伸出援手。

信仰在服務中陶成,張團長說,在服務的過程中,團員從對方看到耶穌的臨在,也就是把每個服務的對象當做耶穌本人。在服務中有時也會受傷,或遭到誤解,但靈修在這當中成長,他們才懂得何謂「因愛成傷」,更加了解耶穌為我們做了什麼。

張璧耀,天主教台灣聖母軍分團團長。

第9集-萬大團體家庭:用支持化解障礙

列印 列印

團體家庭提供給重度智障朋友的,是融入社區、與社區直接接觸的機會,不讓他們與別人隔離。社區居民有些或許初期有所排斥,但漸漸地發現,重度智障朋友是很單純、很善良的。假如不能讓社會大眾了解他們、支持他們,這些弱勢朋友即使再努力,障礙是不會消除的。

江主任說:「因相愛,別人認出我們是基督徒,再也沒有比協助弱勢朋友更能具體呈現愛了。」而最終他發現,不是智障者有限制,而是專業者更有限制,有些時候無法提供智障朋友最好的服務。在信仰中,他體會到,其實人沒有什麼差別,大家都是在盡力而為。

江中柱,台灣台北教區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萬大團體家庭」主任。

第26集-伯利恆文教基金會:別可憐我

列印 列印

融合教育並不是特別教育,而是強調要接納每個孩子。每個人都是天主所造,不論是那一種孩子,即使是學習有障礙或遲緩的,都要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不要分開。

一般的小孩子,看到行動不便或有其他障礙的孩子,會明白,不是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靈活、一樣聰明。據甘神父觀察,小孩子不會主動欺負別人,而是模倣大人而來,在「伯利恆」的環境裡,大家相親相愛,不會見到這種行為。

甘惠忠神父,馬利諾會會士,台灣台南「伯利恆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第8集-聖愛兒童之家(二):天主帶著我們走

列印 列印

「聖愛兒童之家」二十四個院童,都有認養恩人,這是最大的支持,生活費和教育費有了著落,其他的就比較容易了。聖愛之家後來陸續擴建和修繕,用了不少錢,這些經費的取得,包含非常多的奇蹟,許多不認識的人伸出援手,范院長說:「這是天主在帶著我們走。」

兒童吃飽穿暖之餘,范院長希望他們接受教育,在二年多前,她一口答應接管鄰近地區快要經營不下去的回龍小學,現在學校共有十一位老師,教育院童和當地村民,嘉惠許多小村莊,當地的讀書風氣給帶領了起來,大家自動自發地閱讀。

范雲華,泰北「聖愛兒童之家」院長。

第12集-婦女福利服務中心:給她們機會產生力量

列印 列印

面對上門求助的婦女,中心人員不斷地確認:「你的婚姻真的走到盡頭了嗎?想不想再努力?」當這段婚姻結束,如果沒有好好整理自己的內在,很可能下一段婚姻還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其實不只受困婚姻的婦女,所有的婦女都是中心服務的對象,但以弱勢及中老年人為優先。

施督導說,中心人員在接觸個案時,會教導一些方法,讓婦女在無助時,知道如何祈禱,即使非教友,也許同樣用得上這些方法。

施郁榛,台灣台中教區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台中市第二婦女福利服務中心」督導。

第7集-聖愛兒童之家(一):愛的不歸路

列印 列印

范院長常常告訴院童:「我們有天父,還有聖母媽媽,我們都不是孤兒。」這個信念紮根在院內兒童的心裡面,因此他們活潑而快樂。院童都經過校長、村長或鄉長介紹進入,不限村莊,不限種族,他們住在更高的山上,屬於單親或貧苦家庭。

到泰北創辦「聖愛兒童之家」,范院長說是她生命中的一個改變,她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考慮這項聖召,每次讀聖經,看到貧苦的人、小兄弟,就會掉淚,很難過,覺得自己應該去那裡,感到耶穌要她去做這件事,可是她掙扎,她不要去。因為,一去就是一條不歸路。

范雲華,泰北「聖愛兒童之家」院長。

第11集-老朋友專線:共度老境

列印 列印

老人家多半沒有收入,「老朋友專線」以免付費的方式,方便老人家即使從外縣市打電話進來,都可以暢所欲言,獲得滿意的答案。接電話的志工都受過專業訓練才能上線,他們基本上了解老人的問題,還能傾聽與同理。

等到老了,再來了解老,或者等到遇見老人,再來了解老人,都太晚了,蕭督導說,他們除了接受電話諮詢,還到社區去舉辦老化模擬體驗活動,運用器具,帶領參與者體驗各種老化和殘障的感受,以預備自己迎向未來,同時也可更適切地幫助其他的老人家。

蕭麗華,台灣台中教區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老朋友專線」督導。

第6集-曉明長青大學:重新開啟人生

列印 列印

家屬的鼓勵,是推動年長者學習的關鍵因素,而年長者內心的轉化也很重要,必須踏出嚐試的第一步,才可能享受到學習的輕鬆、自在。事實證明,年長者在參與學習之後,有相當大的改變,在生活認知上有許多新的刺激,學習到新的參考架構,譬如,年長者容易囉嗦,在學習之後,他們會發現,原來世界不是只有他們的家庭,他們要關心的事還很多,他們學到新的知識和新的觀念,回到家庭,變成一個分享者。
王主任說,工作人員不斷把信仰放入服務裡,比如唱聖歌、飯前祈禱等,年長的學員愈來愈能接受,即使非教友也感覺很好,大家透過學習課程和文康活動,等於是加入了一個綜合性社團。

王婉如,台灣台中教區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曉明長青大學」主任。

第10集-懷仁職工中心:平安喜樂帶給人

列印 列印

除了為職工的生活和性靈成長服務之外,「懷仁職工中心」也為教友服務,方式或許不同,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願意為最小的兄弟服務。一般教外民眾不太會直接到教堂,卻有意願參與中心舉辦的活動,中心也把信仰中的平安和喜樂帶給參與的人。

當中心推出的課程,沒有吸引到很多的學員,黃主任總是自我檢討:「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是不是踏出的腳步不夠快、不夠多、不夠廣?」

黃聰郎,台灣台北教區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懷仁職工中心」主任。

第5集-龍山啟能中心:在庇護中接軌

列印 列印

「龍山啟能中心」稱呼這些學員為折翼的天使或落難的天使,他們有純真、善良的一面,只是智能有點障礙而已。工作人員最大的挑戰在於處理學員的情緒,這些學員或是因服藥,或是因他人不諒解和鄙視的態度,常常不能控制情緒,尤其當內心深處蘊藏的不舒服,到飽和時發洩出來,有時會自傷。工作人員看到學員為情緒所苦,都充滿憐愛,盡心陪伴他們走過低潮。

黃組長說,碰到事情時,他經常從祈禱中感受到天主給的智慧和力量,並且把天主的恩寵與學員分享。早上,帶著學員做簡短的團體禱告,看到學員的情緒平穩下來,他感受到大家在天主愛的團體裡,享有平安喜樂。困難隨時會出現,他常常祈求這些小天使,能有天主愛的眷顧。

黃欽宗,台灣台北教區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龍山啟能中心」教學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