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集-許坤結(一):主!你要我做什麼?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他是我兄弟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360 列印 神父告訴他,我們的生命後面有一位生命的主,在我們還沒有認識他之前,他就開始幫助我們、愛我們。他聽了之後很感動,心想:「這樣的神,我要去認識,我要進入這樣的家庭裡。」 許坤結,台灣人,方濟會會士。
第36集-王安當(四):用宗教建設人生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他是我兄弟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312 列印 沒有宗教,就沒有平衡的社會。修士認為,宗教可陶冶人的良心,一個人若不接受良心的引導,他的人生是模糊的,找不到方向,忽略宗教等於蹈入陷阱與黑暗之中。宗教帶給人心靈平安幸福,這是外在無法給予的。宗教不給人負擔,只有釋放,宗教是人生的陪伴者,是生命的主宰。如果沒有心靈的平安,再多外在的富裕又算什麼呢? 王安當,生長於馬來西亞,主徒會士。
第31集-楊應望(四):為華人福傳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他是我兄弟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867 列印 在銀行工作時,他發現華人比較會找華人談生意,之後進入修會,楊修士推斷,在信仰方面,華人也會尋找華人去談,如果有華人用中文分享自己的信仰,其他華人會更容易接受。於是他決定為華人服務,把從天主感受到的愛和福音經驗,分享給其他華人。 楊應望,聖言會士,出生於菲律賓,大學主修會計。
第35集-王安當(三):接近年輕人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他是我兄弟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343 列印 修士對青年有許多體會,他常鼓勵青年用自己的方式和能力,去達到想做的事。他主張放下修士的身段,與年輕人交談,不板起嚴肅的臉孔,以拉近關係,打破冰山。修士認為特別要有包容心,否則太情緒化,容易阻礙跟青年人溝通。 王安當,生長於馬來西亞,主徒會士。
第30集-楊應望(三):不願問號長留腦際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他是我兄弟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910 列印 隨著信仰逐漸深入,楊修士開始想:「應該走那一條路,好更認識天主呢?」在一次彌撒中,神父講道說,如果我們有聖召,必須多看一下,不要馬上就擺在一邊。那句話打醒了他,他不願意讓一個問號始終留在腦子裡,於是認真地辨識自己的聖召。 楊應望,聖言會士,出生於菲律賓,大學主修會計。
第34集-王安當(二):為華人服務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他是我兄弟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198 列印 在餐廳工作了一段時間,修士想:「難道我就終身做這個工作嗎?難道我的生命就奉獻給食物嗎?還是天主對我有不一樣的召叫?」身為華人,修士想為當地的華人教友做些什麼,他認為,這樣的想法,可能是天主給他某種暗示。 王安當,生長於馬來西亞,主徒會士。
第29集-楊應望(二):在職場歷練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他是我兄弟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901 列印 受到傳統文化影響,楊修士小時候好好唸書,考上好大學,畢業後先在銀行工作兩年,之後到二哥的公司去擔任助理,前後三年多的社會歷練,他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取得了豐富的經驗。 楊應望,聖言會士,出生於菲律賓,大學主修會計。
第33集-王安當(一):小修院大影響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他是我兄弟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923 列印 家鄉的教理培育制度很健全,修士自幼聽道理,加入輔祭團,神父特別愛護他,他很自然地愛上教堂,愛參與彌撒。一位老修士問他:「你願不願意修道,當修士?」小小年紀,他不知道修士是幹什麼的,剛開始父母反對,之後修士來訪,他就進了小修院。 王安當,生長於馬來西亞,主徒會士。
第28集-楊應望(一):受到母親虔誠的影響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他是我兄弟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881 列印 楊修士自幼受洗,上有五個哥哥、三個姊姊,母親是天主教徒,碰到痛苦和困難,就以祈禱懇請天主助佑,這種作法流入他和其他兄姊的心底,覺得可以靠近天主,和天主建立關係。 楊應望,聖言會士,出生於菲律賓,大學主修會計。
第32集-楊應望(五):傳天主的愛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他是我兄弟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905 列印 晉鐸當天,他趴在地面,覺得這一切都是天主賞賜的恩寵,能得到這一個時刻,是由祂的愛帶領與支持。同時,他覺得責任深重,但是他完全依賴天主,相信祂會引領自己做個以愛服務的神父,讓人靠近天主,也把天主帶給所有的人。 楊應望,聖言會士,出生於菲律賓,大學主修會計。
第27集-徐森義(三):活出見證來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他是我兄弟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004 列印 如果能真正活出一個圓滿、喜樂的生活,是最好的見證,徐修士希望把信仰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自己活得開心,也有益於身邊的人,能夠如此,比做其他許多事都重要。許多外國傳教士在台灣,認真地學習中文、融入中國文化,把一輩子貢獻於此,這種精神都是活見證。 徐森義,台灣人,耶穌會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