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集-富商買地開路造福鄰里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愛的現場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585 列印 台灣南部的蔡姓企業人士,多年來主動買地,再把地捐出來開路,貫通原本不通的兩條路。有的路不好走,他也立刻鋪路、開水溝,方便當地居民。
第17集-丁媽媽的家在東京接待遊子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愛的現場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07 列印 九十歲的丁媽媽,把自己的家奉獻出來,招待過無數留日或旅日的華人朋友。一九六零年代起,她在澀谷出租公寓,早期到日本發展的台灣藝人都曾經是她的房客,她受洗成為基督徒之後,更把自己的家做為聚會基地,二十四小時不打烊地接待來自四方的遊子,直到現在,她都還親自買菜、下廚招待客人,一餐餵飽七、八十名食客,是常有的事。
第12集-歐洲好心人助東方孩子上學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愛的現場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49 列印 「媽媽,如果我上不了學,我一輩子的眼淚都流不乾。」一位法國記者,採訪了寫下這句話的寧夏女學生馬燕,兩年多前在法國出版了「馬燕日記」一書,成為當年的暢銷書。馬燕的心聲引起了歐洲人的注意,讀者們為馬燕和她其他的失學夥伴,捐得一筆希望之款。
第16集-科技紅人一心想製造新文明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愛的現場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02 列印 台灣筆記型電腦大廠負責人溫世仁,從事的雖然是科技業,但一心一意想為人的世界製造一個新的文明。五十歲之後,他致力於中國大西部的開發工作,以期縮短城鄉差距。溫世仁說過:「我這輩子錢賺得很多,我要回饋社會,把它們通通花掉。」
第11集-盲人導師陪伴盲人慢跑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愛的現場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99 列印 四十多歲的男人,擁有八十多歲的膝蓋軟骨,但是他始終熱愛慢跑,並一頭栽進盲人慢跑的推廣活動,他帶領盲人選手 登上國際競技舞台,並陪著盲胞攀上玉山和富士山。
第15集-台灣人祭拜法軍亡魂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愛的現場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18 列印 台灣有兩座法國軍人公墓,埋著兩百年前陣亡的法國人。當地的台灣居民,為了撫慰這些戰死異鄉的亡靈,每年清明節都用紅酒和法國麵包到墓前祭祀。
第10集-窮寡婦勤做善事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愛的現場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91 列印 黃女士在守寡之後,生活過得很苦,她卻省吃儉用,把存下來的錢,慷慨地捐出去。她日以繼夜種田,也替人代耕,即使收入微薄,也不放棄。她的辛苦令人憐憫,而她的善念令人心疼。
第14集-為更生人創造新希望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愛的現場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401 列印 台灣新店行道會成立了「新希望工作坊」,為有前科紀錄的更生人,尋求生活的空間。兩間小小不起眼的加工廠,分別包餃子和做飯包,店內工作的員工,八成以上都是服完刑假釋出獄,或者是找不到工作的遊民。他們十分珍惜難得的機會,儘管收入微薄,卻遵守紀律,做事認真。
第9集-熱心教師變文盲村為大學村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愛的現場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95 列印 羊角小學只有一、二年級共九名學生,由於生活環境艱苦,沒有人願意到此擔任老師,一位謝老師卻獨自一人,從平地請調到山村裡的羊角小學,青絲到白髮,無怨無悔教了二十多年的書。
第13集-老奶奶喜樂當義工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愛的現場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81 列印 八十七歲的老奶奶,身上裝著心律調整器,還上醫院去當義工,為了服務外國患者,她甚至請家教教她英文。她是基督徒,她說,只要一祈禱,一點都不礙事。
第8集-兒童保母專門收留罪犯子女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愛的現場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91 列印 「父母有罪,子女無辜」,張女士本著這項信念,在中國大陸創立四所「兒童村」,專門收留罪犯的子女。據統計,中國大陸的罪犯人數最少四十萬人,已婚罪犯的子女約有二十八萬以上需要協助。她認為好好照顧這些孩童,不但能保護孩童的權益、預防兒童犯罪,也直接影響到受刑人的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