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子玉說,在面對天主時,本堂神父是非常「挑剔」的,曾經有一位神父到教堂來參加彌撒,不禁讚嘆道:「你們這兒真是台北的梵蒂岡。」整個彌撒程序非常嚴謹,包括所使用的蠟燭,其他堂區的教友看了,都以為是特別的節日。對本堂神父來講,主日就是特別的日子。
李少玲對拉丁彌撒曲有很深的感觸,「天主是生活的聖言,幫助我現在的生活,這個信仰是此時此刻的」,但是當大家在教堂中唱拉丁彌撒曲時,一方面是與梵蒂岡共融,一方面在時空中與所有教友共融,「我們真的是普世的教會」。
★延伸閱讀:「天主教周報」第140期14版 (2011.05.29出刊)
盧子玉,新北市三峽聖母領報堂傳協主席; 李少玲,新北市三峽聖母領報堂教友。
教堂內有五個地方可以辦告解,盧子玉說,本堂神父非常強調我們與天主的和好,能與天主和好,在成聖的道路上才能不斷往前邁進。
李少玲說,神父對於美有獨特的品味,他認為聖堂是最神聖的地方,每一面牆壁、每一塊磚、每一個角落,他都很重視,要求盡善盡美。神父雖然是法國人,在教堂中卻盡量呈現中華文化之美。
★延伸閱讀:「天主教周報」第140期14版 (2011.05.29出刊)
盧子玉,新北市三峽聖母領報堂傳協主席; 李少玲,新北市三峽聖母領報堂教友。
聖體櫃兩邊的牆上,有自然光透過鏤空的玻璃照進來,看似燈光,牆上有兩行字,文華說:「聖堂面朝東方,當我們早晨祈禱時,陽光漸強,那兩行字愈來愈清楚,到了傍晚晚禱,太陽下山,那兩行字就漸漸暗淡。」
★延伸閱讀:「天主教周報」第132期11版 (2011.04.03出刊)
王文華,新北市三峽「若望之家」家員、「孟立穹上天之門善會」亞洲秘書處連絡人。
羅神父告訴教友:「以後我會離開,這是你們的教堂。」他邀請教友參與教堂的興建,多方討論,這樣做,教友比較放心,清楚知道有多少錢,要走什麼風格,大家有心,就比較容易做事,教堂興建成功是因為所有教友的合作。
陳昭滿說,興建教堂是艱鉅的工作,必須結合很多人的力量,他呼籲教友參與募款和所有工作,讓大家了解,這是個大家庭,屬於所有的人,而參與過的教友更融入教堂,教友之間變得數團結。
錢老師在教堂興建過程中,看見教友的活力,他們完全放下自己,只為教堂付出,非常動人。
羅志偉神父,義大利籍,樹林耶穌聖心堂主任司鐸。 陳昭滿,樹林耶穌聖心堂傳協會主席。 錢玲珠,台灣輔大神學院禮儀中心主任,本站「喜悅的慶祝」、「高唱新歌」節目主持人。
天母堂主任司鐸文神父牢記會祖聖文生講的一句話:「有十個人來乞討,九個是騙你的,你不能因為這九個人而打發走那一個沒有騙你的,你這九個也都要給錢。」婁緯芳說,文神父在台北是出了名的,所有遊民都知道要到天母堂來找文神父,他們知道一定要得到錢。
★延伸閱讀:「天主教周報」第133期20版 (2011.04.10出刊)
婁緯芳,台北天母天主之母堂傳教協進會主席。